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工程师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重大工程、铸就大国重器作出了突出贡献。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本版聚焦部分获奖工程师和工程师团队,讲述他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故事,敬请关注。
——编 者
图②:赵斗在雅万高铁隧道施工现场。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谷业凯
截至2023年12月24日,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万里之外的中国天津,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斗思绪万千。8年间,他和团队手中的一张张设计蓝图变成现实,中国高铁也首次实现了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海外落地。
铁路设计极具挑战。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设计师必须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
2015年,赵斗带领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雅万高铁可研工作。此后,他又主持了雅万高铁的勘察设计和研究实践,量身打造技术方案。
项目建设过程中,赵斗30多次到达现场,仔细勘察实际情况。
“要体现中国高铁水平,设计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这是赵斗常对团队成员说的一句话。在充分了解当地情况的基础上,雅万高铁设计团队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印尼地震烈度高,存在区域沉降;火山岩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性质特殊……从工程技术方案到结构抗震技术,从动车选型到养护维修模式,一个个具体因素汇集到赵斗脑海里,40多项各类课题研究分别展开,一份既坚持中国标准又满足当地条件、极具竞争力的设计方案最终出炉。
随后,赵斗带领团队又研究出适用于雅万高铁的简支箱梁,优化了桥梁结构、桥墩尺寸。随着雅万高铁成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赵斗带领的设计团队用行动擦亮了高铁这张“国家名片”。
国内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第一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第一条30吨轴重的重载铁路……在赵斗30多年的铁路设计生涯中,参与过这样的“首次”“第一”还有很多。
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超越。赵斗说:“我们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