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河南全省接待游客超8100万人次。其中,郑州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双双位居全省第一。郑州东站成为人气“顶流”,日均开行列车超过900列,10月1日发送旅客29.32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金秋时节,“打卡郑州东站”持续升温:西广场出站口,以绿地双子塔为背景,拍摄现代风格城市大片;东广场附近,探访蜜雪冰城总部,解锁隐藏菜单与限定周边;返回候车厅,带上几瓶荆芥柠檬特饮,将“河南味道”打包回家……“不少旅客参考网上的‘郑州半日游’‘2小时中转换乘游’攻略专程前来。”郑州东站值班站长李静坤说。
高铁片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与高铁网络的持续完善、枢纽与商业体之间通达性的提升密不可分。郑州东站从重要交通枢纽升级为备受瞩目的“城市会客厅”,背后是越织越密的铁路网所激发的强劲动能。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十四五”期间,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高质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发达的高铁网络从蓝图变为现实,为交通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河南实现“市市通高铁”。2023年,济郑高铁全线贯通,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12345”高铁出行圈:1小时覆盖全省省辖市,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3小时通达长三角,4小时抵达成渝,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主要经济区。2024年,日兰高铁全线贯通,鲁豫间再添新动脉。2025年,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开通运营,加快郑开同城化步伐。
骨架清晰、经络畅通,路网织密、层次丰富。依托京广、徐兰、郑渝、郑阜、郑太、济郑高铁和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中原地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交通“四网”进一步融合。区域间的人员流动更加高效,高铁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铁路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6810公里、2263公里,铁路年旅客运输量从1.26亿人次跃升至2.33亿人次,铁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超60%。
发达的高铁网络不仅带来客流与关注度,更激活了商业活力与增长动能。在郑州东站周边,高品质住宅集聚,高端商业体纷纷落户。胖东来郑州首店落地车站东广场,双汇、牧原集团等消费龙头企业相继布局,流量经济与总部经济初具规模。高铁站不再只是要素流动的中转点,更是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的有力支撑。
高铁不仅联动商超拓展消费场景,提供多彩生活体验,也串联起洛阳、开封、安阳等历史文化名城,让旅客“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更加便捷。2024年,河南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接待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分别突破10亿人次、1万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93.65%与114.01%。高铁在整合文旅资源、拓展文旅业态方面作用显著。
“十四五”期间,郑州铁路枢纽“四主”客站格局——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航空港站、郑州南站逐渐成型,洛阳、南阳、商丘普速和高铁“双十字”枢纽有序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洛阳强化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功能,南阳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商丘、周口加大豫东产业承接力度,安阳、濮阳、鹤壁打造豫北枢纽经济协同发展引领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10月8日,郑州局集团公司发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从区域枢纽到经济引擎,河南以实际行动作答。一个更高效、更绿色、更高质量的“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加速打造中,为中部地区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