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70余名村民来到小站

发布时间:2025-08-06 【字体:

  7月26日22时许,暴雨过后的潮湿笼罩着承德车务段南大庙站这个小站,站长王洪磊、干部唐有利和外勤值班员王艳鹏正在对车站进行认真巡视检查。忽然,两个身影出现在视线里——一个全身湿透的村民,带着孩子,背着包裹,正往车站赶来。
  站长王洪磊回忆说:“承德市滦平县南台子西沟村受强降雨影响,村民家里的房子被水淹了,没地儿去,村民们就全都往地势较高的车站来了。”当晚,村民们纷纷赶往车站。
  情况紧急,王洪磊立刻安排王艳鹏返回车站拿照明设备,并嘱咐他:“千万别让村民摔着磕着,一定提醒村民注意安全!”
  在接村民的路上,王洪磊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段上说,一定要全力妥善安置村民,安抚好老乡的情绪,将段里的物资拿出来用!”王洪磊向其他职工传达着承德车务段的指令。那一刻,“保障老百姓安全、维护运输秩序”成了车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
  临时的家:全方位的暖心守护
  为安置好半夜赶来的村民,南大庙站立即成立应急指挥小队。“情况紧急,把餐厅、厨房、小库房全打开,先把老乡们安置好!”王洪磊一边安排工作,一边跟工友收拾房间。他们在所有闲置房屋和一切可利用的场所铺设了临时床位、摆放了应急救援物资。不到1小时,可容纳80余人的临时安置区便准备就绪。
  27日0时左右,70余名村民抵达南大庙站。“快进来暖和暖和,先喝点热水!”车站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搀扶老人、接过孩童,引导大家安顿下来。房间里,老人孩子裹着被褥,脸上仍惊魂未定。王洪磊与唐有利轮流值班巡视,守护在受灾村民身旁安抚情绪,维护秩序。
  其间,南台子西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喜打来电话,声音沙哑:“我在下面组织救援,无法过去,村民就拜托给你们了!”这份托付,让车站工作人员更觉责任重大。有老人身体不适,他们细心在旁照顾;有孩子哭闹,他们立刻想办法安抚;有人手机没电联系不上家人,他们就帮忙充电……直到5时,天渐亮,乡干部赶到车站,有序组织村民离开车站,他们这才松了口气。“原以为要没地方去了,没想到火车站能给我们这么周到的照顾。”临走时,村民们握着车站职工的手,频频道谢。
  联动救援:路地协同共渡难关
  在经历第一次险情后,承德车务段主动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迅速了解受灾区域、人员受困等情况,为后续妥善安置群众、运输救灾物资摸清了底数。
  在段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安全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协同地方政府制订应急方案,积极联系轨道车运输救灾物资,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调集抢险帐篷,协同做好抢险救援的统筹安排和人员安置、疏散等,并与地方政府、救援部门保持实时联动,根据汛情变化及时调整安置方案,形成救灾合力。
  7月28日20时左右,暴雨再次倾盆而下,村民们再一次来到了南大庙站紧急避险,车站第一时间为村民搭起了临时救灾帐篷,工作人员轮流值守,定时对安置区进行消毒,保障环境卫生,并为村民准备好食品和饮用水等必备物资,有序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平稳度过了第二次险情,保障了村民们的安全。
  双向奔赴:风雨后的温情延续
  洪水退去,劫后余生的村民自发为车站送来热腾腾的米饭和炒菜。“我们知道车站现在没水没电,这是我们用柴火做的饭菜,给你们送过来,吃顿热乎的吧,你们辛苦了!”朴素的话语中流淌着村民们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持续的暴雨导致村里网络中断,车站也成了村民的“通信站”,不少村民来车站打电话给身在外地的家人报平安。
  7月30日14时许,陈建喜打来电话:“王站长,我们想给车站送点米面油等物资表达我们的谢意,请一定收下。”王洪磊再三推辞。
  一幕幕温情救援的场景还在承德车务段管辖的猴山站、金沟屯站上演……救援期间,承德车务段妥善安置受灾村民190余人。
  除承德车务段外,承德工务段也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洪水来袭,承德县下板城镇吉余庆村因公路断道成为孤岛,700余名村民受困。得知这一情况后,承德工务段立即联系板城镇人民政府,安排下板城线路车间职工驾驶防洪巡检小车进村救援,帮助转移村里一位60多岁的骨折老人,并为村里送去发电机2台、汽油100升。
  风雨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用行动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为受灾群众搭起了一个临时的家。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