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月22日,西安北站21站台,在陕务工人员登乘平安返乡爱心专列。贾智炜 摄
春节将至,伴随人们返乡的脚步,火车站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光。
1月22日,农历北方小年,记者一行来到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西安北站。当天,千余名务工人员从这里出发,搭乘“致敬劳动者·温暖回家路”平安返乡爱心专列,向着四川、甘肃、河南等方向奔去。
平安返乡爱心专列,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开行,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开行7年,运送上万名务工人员顺利返乡。
在现场,很容易辨认谁是爱心专列的旅客。他们戴着统一分发的红围巾,拎着鼓鼓囊囊的新春礼包,步履匆匆、神情热切。在装饰有红灯笼、中国结的候车大厅,他们喜庆的装扮、质朴的笑容,让年味又添了许多。
“回哪里过年?”“家里谁在等待?”……现场,记者与多位旅客交谈,他们中有外卖员、快递员,也有环卫工、建筑工等。
这些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大多远道而来、乡音未改。为确认姓名,交谈结束时,记者会让对方将名字写在采访本上。很快,本子上就记录下几十个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份滚烫的生活、一个回家的故事。
杨师渼菡是一个很特别的名字。这位10岁的小姑娘,正在西安未央锦园小学读四年级。当天,西安北站候车大厅摆放着巨幅打卡相框,杨师渼菡和妈妈一起拍照留念。对即将开始的高铁之旅,她很是期待。“这个寒假老师布置了作文,我要把爱心专列写到作文里,标题我都想好了。”小姑娘指着相框上方的标识开心地说,“就叫《回家的路就是最美的风景》。”
不同于小孩的天真烂漫,奔忙一年的大人们,更渴望实打实的收获感。
候车大厅的东北侧,唐大和正跟工友一起排队领取“福”字。当天,专业人士现场为他们写春联、剪窗花。唐大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2009年来到西安,一直在工地上“打混凝土”。前一天他拿到了一年的工钱,现在可以开开心心回家过年了。
“出来这么多年,基本都是坐火车回家。”唐大和回忆,过去从西安坐火车到老家宜宾要十几个小时,现在坐高铁最快不到6个小时。
和唐大和一样,每年,无数的务工人员坐着火车来到异乡为生活打拼,铁路成了连接他们和家乡的纽带。
10时01分,D1923次平安返乡爱心专列缓缓启动。车厢内,随处可见寓意吉祥的蛇年窗花、鲜艳夺目的“福”字挂饰……喜庆祥和的氛围,把列车里烘托得暖意融融。
61岁的朱锡平和妻子相邻而坐。两口子在西安务工多年,半个月前,他们通过工会报名爱心专列,不到3天时间,就收到了车票信息。“能有这么好的福利,我们真是太高兴了!”朱锡平兴奋地说。上车前,他们还在西安北站领取了免费的新春礼包,里面装满了小面包、方便面等旅途食品。
“这是您的箱包区分贴,注意不要拿错行李。”列车启动后,西安客运段列车长孟露开始巡视车厢。考虑到返乡人员行李多,她和同事们提前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箱包区分贴,帮助旅客标记行李。
孟露告诉记者,工作10年来,她平均每个月有18天在列车上度过。今天是她第一次值乘平安返乡爱心专列,“我内心很激动,感觉能送这些劳动者们回家,特别温暖。”孟露说道,白净的脸庞笑意盈盈。
从异地到家乡,从一座城赴另一座城,春运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守护这份浪漫,是中国铁路的使命和情怀。
今年春运,西安北站预计日均发送旅客14.9万人次。为了提升旅客在途体验,西安局集团公司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服务举措,覆盖购票、进站、候车、乘车等全流程。
“春运不仅是保障旅客出行返乡,更要为旅客提供情绪价值,让大家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回家过年!”西安站党委书记马治俊介绍。
行进的列车上,记者的采访本记录下更多旅客的名字——准备去看大熊猫的黄钰杰、想给爸爸一个大拥抱的施昊东、要带着女儿去打卡三星堆的黄杰、给恋人包了一束玫瑰花的徐成喜、两年没回家了的胡胜贵……
一年又一年,无数归乡人的故事汇聚成烟火升腾的“铁路春运”。列车不断前行,熊猫操、笛子独奏等多个节目在车厢内轮番上演、精彩纷呈。窗外,秦岭群峰一点点后退,劳动者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离家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