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瀚海守护煤龙

发布时间:2024-01-25 【字体:

  1月24日10时,毛乌素沙漠腹地白雪皑皑,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在荒漠瀚海里如巨龙般蜿蜒行进。
  “春运马上开始,很多通信基站建在大漠深处,我们赶在春运前把设备巡查一遍。”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通信段乌审旗南通信工区工长牟建福顶着凛冽寒风,带领工友们驱车前往55公里外的通信基站巡检。
  地处浩吉铁路北缘的乌审旗南通信工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所辖180多公里通信线路、42个通信机械室,穿越毛乌素沙漠。
  12时许,汽车行驶至布寨至阿如柴达木区间,停在编号为0099—0326的封闭便门前。牟建福迅速下车,快步上前打开便门,引导汽车通过后又及时上锁。
  “从这个便门到要去的通信基站,2公里范围内设置了8个涵洞,平均间隔250米,8个涵洞16个便门,我们往返一趟开关32次。”牟建福说,因为作业环境艰苦,路途遥远,每次巡检,他们都按照标准精检细修。
  “我们养护的通信设备质量优良,才能更好保障调度命令、车机联控、站区综合咽喉视频系统通畅,让电煤大列趟趟安全运行。”牟建福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的他主动请缨,从西安技术支持中心网络管理班组调到浩吉铁路工作,即将迎来在这里奋战的第五个春运。
  13时30分,汽车到达通信基站,只见几处光缆标石几乎被埋没,只剩下顶部。不远处,原本深埋在地下的光缆露出了一大截,旁边的沙丘在寒风劲吹之下缓慢挪移。
  “我们这里的光缆埋深标准是1.2米。遇到寒潮大风天气,大漠狂沙漫天飞舞,容易把光缆吹出来。”说话间,牟建福和工友已从通信基站里拿出铁锹,快速清理设备周围的沙石,并对裸露光缆进行埋深回填。经过重新安装、维护,光缆标石恢复到正常状态。
  通信基站的院子里,除了通信机房,一座近45米高的通信铁塔直耸云天。牟建福带上工具,麻利地爬上铁塔检查设备。其他职工忙着更换通信机房门窗的密封条,防止风沙进入室内影响设备运行。
  走进通信机房,室内线缆分布有序,高大的机柜整齐摆放。牟建福一丝不苟,对传输线缆、电源设备、消防和光缆引入口封堵情况进行一一检查。更换标签,核对数据……一番紧张工作后,黝黑的脸庞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沙漠里,温差大、风沙大、气候恶劣,给设备养护带来巨大挑战。5年来,我发现并处理了纤芯衰耗大、光缆外漏等故障20多处,破解了风沙导致的咽喉视频摄像机运行不良等难题10多件,没有发生一起影响电煤大列运行的设备故障。”牟建福自豪地说。
  17时许,巡检作业顺利结束。放眼望去,浩瀚的沙海中,一棵棵旱柳陪伴着通信基站,茂密的枝条阻挡了风沙对铁路设备的侵袭。
  “这是毛乌素沙漠独有的旱柳,耐干旱、抗严寒、御风沙,给荒漠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牟建福指着旱柳说。他和工友们就像旱柳一样,扎根在大漠里,守护着浩吉铁路这条煤运大通道安全畅通。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