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关于铁路“走出去”的部署要求,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布局,将自身科技创新综合优势转化成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动能,持续推动中国铁路技术、产品和标准的国际化应用,让中国智慧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
实现中国技术海外应用
“2016年,经过两个多月的跋山涉水、日夜奋战,我和团队成员终于在印尼爪哇岛西部找到了合适的矿物掺和料,及时配制出适用于当地高温环境的混凝土,既满足了雅万高铁施工需求,又实现了中国高铁高性能混凝土的‘印尼化’。”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事铁路混凝土技术研究近40年的铁科院集团公司首席研究员谢永江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10年来,铁科院集团公司持续开展适应海外铁路项目的本土化研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享技术成果,让更多国家搭上了中国发展快车。
从建设到运营,从装备到服务,铁科智慧无处不在,铁科实力不负众望。
——动车组关键核心系统。针对印尼高温、高湿、高腐蚀的环境,铁科院集团公司破解制动系统产品密封性、耐腐蚀性等技术难题,为雅万高铁动车组设计研制了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的全套制动系统。同时,他们参与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首次走出国门,量身定做的检测设备和系统精准高效收集、分析、处理列车运行数据,为雅万高铁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钢轨焊接设备集成技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所需钢轨均由中国生产制造,50米轨到国外后需焊接成500米长轨再铺设。铁科院集团公司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焊轨生产线装备、检验装备及配套智能模块管理技术,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海外铁路项目施工的集成型焊轨基地技术体系,以及焊轨基地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保障“中国轨”质量安全可靠。
——客运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在老挝,铁科人充分借鉴中国铁路12306系统先进成熟技术,研发上线老挝铁路互联网手机App售票系统,具有余票查询、在线支付、车票改签等多项功能。在印尼,铁科人基于12306客票技术打造符合雅万高铁客运需要的智能票务系统、智能车站系统,提供印尼文、中文、英文等多语种服务。
……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10年来,铁科院集团公司聚焦海外铁路项目需求,不断输出自主化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信息化、检测监测等系统产品,实现了中国技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际的深度契合,增强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技术底气和信心。
护航重大项目开通运营
“联调联试是铁路新线开通运营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充分考虑线路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等因素,提前一年开始编制试验大纲。”铁科院集团公司雅万高铁联调联试项目负责人马良德介绍说,他和团队设计了16大项测试内容、58个测试记录项点,将中国独创的立体式、多专业的综合检测和验证体系应用到雅万高铁,确保这一重大项目建设走好走稳“最后一公里”。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10年来,铁科院集团公司依托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陆续参与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铁路项目的联调联试、检测验收和安全评估,为线路开通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包括联调联试在内,铁科院集团公司已具备海外铁路项目检测计量认证、技术标准管理、节能环保评价、战略与运营管理咨询等系统、综合的技术服务能力,展露出中国铁路“排头兵”的风采。
——监理咨询。从一片荒芜到搭桥、钻隧、筑路基,再到架梁、铺轨、“四电”施工……铁科院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围绕专项科研、装备供应、试验检测等方面攻坚克难,圆满完成雅万高铁全线监理咨询工作。
——认证检测。铁科院集团公司项目团队成员数次放弃春节、中秋等节假日休息时间,远赴老挝、印尼,对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及混凝土枕等产品进行认证检测,把控源头质量,叫响中国品牌。
……
一次次奔赴“一带一路”建设最前沿,铁科人见证并推动一个个重大项目从愿景变为现实,书写下科技报国的精彩篇章。
曹广利七年如一日坚守雅万高铁监理现场,多次主动把回国的机会留给同事;为了中老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如期开通,王乔在新婚之际远行……如他们一样,数以千计的铁科人在海外舞台发光发热,已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这幅壮丽画卷的画中人。
为“钢铁驼队”插上“科技翅膀”
古老的亚欧大陆上,“钢铁驼队”奔驰不息,续写新的丝路故事,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加持。作为中欧班列七国运输联合工作组专家成员、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铁科院集团公司以方案支持和信息化建设为“双翼”,着力破解中欧班列运营管理关键技术难题,为“钢铁驼队”插上了腾飞的“科技翅膀”。
9月15日,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江苏连云港召开。其间,一项新的科技成果落地开花——集业务办理、信息发布、客户服务、形象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中欧班列门户网站上线运行,有效提升中欧班列服务品质和效率。
“2021年起,我们就组建了‘中欧班列网’攻坚小组,吸纳应用95306网站的建设经验,着力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信息集成平台。”铁科院集团公司电子所货运系统事业部负责人马志强回忆道,“历经一场场灯火通明的夜战、无数次智力体力的比拼,终于圆满完成这一网站的技术开发、功能测试和安全评估。”
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后,由中宣部组织的“钢铁丝路好风光·中欧班列一线行”采访活动拉开大幕。铁科院集团公司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巍一路随行,详细讲述中欧班列动力十足背后的重要关键技术,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多年来,张巍一直参与中欧班列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建设的技术创新研究。早在2015年,她就带领团队深入各大口岸站、主要货源集聚地、境外铁路国家等开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中欧班列境内外通道布局规划、产品设计、运输组织方案、市场定价机制、通关便利化等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国家编制《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供了有力支撑。
百花齐放,芬芳万里。推进国际联运数据交换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建设铁路国际联运无纸化通关及数字口岸系统、打造中老铁路货运运输生产一体化平台……铁科院集团公司还参与了多个跨境货运项目建设和实施工作,为进一步发挥铁路在国际物流中的骨干作用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
在铁科院集团公司等多个铁路单位共同努力下,中国标准阔步出海,中国方案获得广泛认同。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德维亚纳表示,中国标准为雅万高铁未来运营安全提供保障,同时让印尼在铁路设计施工相关技术升级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根本性飞跃。
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而规则标准“软联通”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和纽带。10年来,铁科院集团公司通过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承担标准化机构领导职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全球性铁路问题研究,大力推动实现国际铁路规则标准“软联通”,不断为世界铁路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2021年,铁科人主持制定首项ISO铁路应用领域国际标准,填补了钢轨焊接国际标准的空白,丰富了世界钢轨焊接质量检测技术。
2022年,国际铁路联盟(UIC)发布实施由铁科人主持制定的《接触网静态质量和弓网动态性能评价》标准和《制动 直通式电空制动系统》标准,标志着我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成果。
……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截至目前,铁科院集团公司已主持和参与了109项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并担当ISO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基础设施分委会等国际组织平台重要职位,有效提升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国铁路已成为UIC高速铁路标准的主要依靠力量和ISO铁路应用委员会最活跃的力量,其中饱含着铁科人的智慧和汗水。”铁科院集团公司副研究员于冰说。今年春天,ISO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为于冰颁发了“ISO卓越贡献奖”,这是该组织成立11年来首次颁发该奖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铁科院集团公司将对标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特别是对接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推动中国铁路加快“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