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骑马线” 畅行两国车
发布时间:2023-10-31
【字体:大 中 小】
10月20日,时至深秋,位于中俄边境的绥芬河两岸层林尽染,绥芬河站集装箱换装场内却是一派火热景象。巨大的龙门吊往来穿梭,将一个个集装箱轻松拿起、放下,装运现场忙而不乱。从俄罗斯开来的75020次中欧班列完成整备工作后,继续驶向山东临沂。
在驶入国门后、来到换装场前,中欧班列要经过一段长约4.9公里的双道钢轨线路:线路上的4条钢轨完全平行,其中一套(2条)钢轨适用于中方的准轨列车,另一套则适用于俄方的宽轨列车。无论哪种轨距的列车经过,都要“骑”着一条轨道行驶,因此这段线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骑马线”。
由于处在国际联运大通道的咽喉地段,又是中欧班列从绥芬河口岸出入境的必经之路,这条“骑马线”显得尤为重要。负责维修养护这条线路的是牡丹江工务段绥芬河线路车间职工。就在75020次列车驶过“骑马线”前,他们已经利用“天窗”点对线路进行了检查和精调,确保列车安全畅通驶过。
受地形地貌影响,“骑马线”的小半径曲线和大坡道较多、检修养护难度大,并且准轨和宽轨两套轨道有不一样的养护维修标准。对于车间职工而言,每次调整准轨时,他们也要对宽轨进行同步调整,确保准轨与宽轨间距达标。这不仅意味着工作难度加大,而且工作量也会成倍增长。俄方列车多为长大重载车型,导致钢轨磨耗速度较快,线路框架尺寸不易保持。因此,车间职工在“天窗”点内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耐心细致地检查处理各类病害,养护这段中欧班列通行的重要线路。
绥芬河线路车间主任李学成在“骑马线”上工作已有28年时间。北方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据他介绍,即使在极寒天气里,他和工友们也要包裹得严严实实,坚持上线检修线路,严格将“骑马线”误差标准控制在2毫米以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骑马线”设备质量持续提升,边境线路通过能力不断增强,为绥芬河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绥芬河口岸见证着铁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在畅通中欧班列出行之路、服务中俄经贸合作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李学成将自己和工友们形容为线路下的石砟,虽然渺小平凡,但是汇聚在一起,就能成为托举钢轨、守护国门的强大力量。
“我喜欢看中欧班列通过‘骑马线’进出国门。作为养护这条线路的工务人,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李学成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