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国境站工作人员组织到达中欧班列集装箱换装。关拥军 摄
驼铃声声,车轮铿锵。8月14日凌晨,随着一声风笛长鸣,一列从德国杜伊斯堡驶来、满载着百货和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国境站入境,在该站集装箱换装库内等待换装。
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换装库内依旧灯火通明。2时30分,集装箱换装作业开始,在货运员冯哲指挥下,4台龙门吊往返运行,挥动“铁臂”将一个个集装箱从宽轨平板车吊装到标准轨平板车上。冯哲手持绿色和红色指示旗,紧盯集装箱装载起吊、伸缩、抓取,不到50分钟就完成了一列装载50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换装作业。
“这个换装库是具备‘一关两检’功能的全天候换装库,年换装能力达20万标准箱,一列中欧班列入境后最快1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换装。”阿拉山口国境站货装车间副主任郭华介绍。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新疆阿拉山口已从昔日狂风呼啸的戈壁风口变身为向西开放的枢纽节点。“钢铁驼队”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也让新疆从封闭内陆变为对外开放前沿。阿拉山口国境站中欧班列从开行之初的每月通行3.5列增至如今日均通行18列,有效带动了进出口贸易发展。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国境站持续发挥国际联运大通道优势,不断提高口岸接发车能力。该站将中欧班列纳入车站日班计划重点,从班列接发、货物换装、票据办理等多个环节入手,进一步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同时,他们加强与海关、边检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压缩换装时间,确保口岸通行货物列车及中欧班列运输顺畅。
“2025次中欧班列预计11时发车,请尽快将50辆车取出。”当天10时30分,阿拉山口国境站运转车间调度员李东忙碌而有序地指挥着,“每个班我都要操控鼠标2000多次,接听电话100多次,布置下达计划近200次,整个站场都在我的脑海里,看着车流顺畅我的心里就踏实。”编制完调车计划,从事调度工作22年的李东又继续拿起对讲机给现场调车人员布置新任务。
“2013年,班列每月接发不足4列,现在日均接发18列,最繁忙时一天接发班列超过25列。”在100平方米左右的调度室内,李东和同事们共同见证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开行频次的不断攀升。
笛声阵阵,车流如织,阿拉山口国境站站场内运输有序。15时20分,机车驾驶室内,调车员白平生注视着操纵台和机车行进的前方,他今天要完成40钩编组作业,为进出口中欧班列编组换装。
目前,阿拉山口国境站累计通行中欧班列线路达109条,线路覆盖国内24个省区市,通达德国、比利时、波兰、俄罗斯等21个国家。班列搭载货物品类200余种。
班列联通欧亚,丝路风笛长鸣。阿拉山口国境站优化中欧班列运输作业流程,破解运输组织中的难题,整合加快票据周转,压缩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有力保障了国际联运大通道持续稳定畅通。
●感言
我们严格按照中欧班列开行方案组织运输,将中欧班列开行兑现率作为班列方案优化调整的重要依据,科学制订调车作业计划、列车接续和装卸取送调车作业方案,想方设法压缩时间,确保中欧班列运输时效。
——阿拉山口站运转车间副主任刘军平
我们选择在阿拉山口落户是看重这里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中欧班列运输时效快、周期稳定,铁路部门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通关保障服务,安排专人跟踪指导,线上申报材料、线上审核放行,通关更顺畅、物流更高效,为我们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代理的货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
——阿拉山口市货代公司负责人王先生
车站档案:
阿拉山口国境站始建于1990年,是国家一类口岸站。车站距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国境站12.15公里,主要担负国际联运货物的中转、换装及旅客乘降任务。近年来,该站设备设施不断优化,通关效能不断提升,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