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一个名字,一种精神,一座丰碑。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翻开时光的扉页,将页码定格在60年前,1963年3月,泛黄的纸张上一行字清晰可见——“向雷锋同志学习”。语义虽简,但这个响亮的名字从此于人们心中久久流传。
“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始于微末,发于华枝。雷锋精神既是永恒的,也是与时俱进的。60年间,雷锋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滋养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诠释下,历久弥新,不断升华,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的今天,雷锋精神在万里铁道线上处处都有鲜活生动的表达。
传承雷锋精神,砥砺初心使命——“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雷锋精神,是融合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为一体的“精神样本”,历经时光的沉淀而愈发闪耀,并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澎湃着不竭的激情。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铁路蓬勃开展、持续深入,雷锋精神广为弘扬、赓续传承。一代代铁路人在思想政治引领上走在前,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将雷锋精神的薪火沿着铁道线传递到四面八方。从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到迎水桥机务段“雷锋号”机车组,从义务服务群众58年的“雷锋街市”到邓州站“雷锋身影”服务团队,全路“雷锋号”工作品牌映射出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也秉承了雷锋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2023年2月22日10时,由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党支部发起的全路“雷锋号”工作品牌学雷锋主题线上交流活动准时开始。88岁高龄、胸前挂满勋章的赵明才——这位雷锋同志生前的战友,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雷锋精神”主题课。“我们要在岗位上作贡献,在社会上作奉献……”慷慨激昂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2月28日,嘹亮的歌声在瓢儿屯站雷锋精神教育展厅唱响。瓢儿屯站位于抚顺市望花区,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车务段管内一个三等站,也是一座与雷锋有着历史渊源的车站——1961年冬天,雷锋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车站帮助客运工作人员清扫卫生,扶老携幼,为旅客服务。沈阳车务段党委常态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在管内落地生根。在抚顺北站,“雷锋故乡情”党员服务岗累计帮助旅客查找遗失物品、接送重点旅客进出站等3000余人次。在昌图站,“学郭明义爱心团队”自备小推车服务农民兄弟,车站爱心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义务献血。
全员学雷锋、全年学雷锋、全面学雷锋。这些熠熠生辉的“雷锋号”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砥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释放品牌效应,以雷锋精神引领价值追求,深化服务内涵;用雷锋精神确立行动标尺,提升服务水平;继承创新,把雷锋精神作为动力源泉,扩大服务功能。
6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铁路各领域不断涌现出一个个“雷锋工区”“雷锋班组”,党员、干部和先进典型在传承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中,冲在前、干在先。一粒粒雷锋精神的种子,在万里铁道沃土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传承雷锋精神,厚植大爱情怀——“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雷锋精神是一本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教科书,其时代内涵,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两个字:“上”与“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种无私、坚定、温暖的大爱胸怀是雷锋同志对志愿服务的精准诠释。向上向善,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学雷锋志愿活动也绝不是兴趣使然,更似春雨润物无声,持之以恒。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是弘扬雷锋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每年3月,在广西柳州市革新路上,一条两三百米的“街市”都会如期出现,热闹得如过年赶集一般,这就是由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举办的“雷锋街市”。1965年,柳州机车车辆厂成立,并定期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于是,一群穿上路服修得了火车,脱下路服修得了锅碗瓢盆、补得了衣服、理得了头发的铁路人聚在了一起,发挥各自专长,免费服务广大市民和职工家属。58年来,累计有3万名志愿者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29万余人次,真正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了璀璨光芒。雷锋精神在一次次点滴善举中凝聚,在一代代志愿者的接力中薪火相传。2018年,“雷锋街市”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不断发扬光大的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诠释,激励着以青年为主体的铁路志愿者队伍,在每一个有需要的地方发挥光与热。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这是疫情阻击战打响时,铁路青年志愿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勠力同心。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防控吃劲之时,在上海站“心尚”工作室青年党团员的带动引领下,上海站300余名青年职工自愿留守站区。青年突击队坚守在上海虹桥站70多天,全力服务援沪医疗队40批、1.7万人,协助运输医疗物资24批、2.9万吨。
在热火朝天的春运一线,车站里、列车上,处处活跃着“雷锋式”志愿者。今年春运,长沙站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中,一位挑着扁担的中年旅客十分打眼。一大包衣服、一大包特产,身后还紧跟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这一幕很快就被长沙站“星火雷锋”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铁路服务志愿者上前答疑解惑,并和同事一起熟练地将老人扶上轮椅,顺利引导进爱心候车室。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志愿者精神如火种一般,温暖每一个终将过去的冬天。萤火汇聚成星河,彰显出新时代铁路青年的担当、善良与赤诚。
传承雷锋精神,淬炼责任担当——“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担责任,始成长;尽责任,方进步。雷锋精神跨越时间,在一代代人的践行中赓续传承,生生不息。如“一滴水”,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似“螺丝钉”,扎根平凡岗位也能闪闪发光。雷锋的伟大,在于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钉子”精神,在绵延的铁道线上有无数生动鲜活的例证。
在西北,包兰铁路沙坡头区段有长达800米的20‰坡道处,在蒸汽机车时代,这一区段是令“大车”们极为头疼的“拦路虎”。为了掌握坡道的操纵技术,当年的“雷锋号”机车组毅然扛起了“闯关冲顶”的重任。他们在关键技术空白、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钻研和一次次试验,终于攻克了20‰坡道的平稳操纵技术难关。截至3月1日,“雷锋号”机车已连续安全行驶12331天、走行近560万公里,累计节油170吨、节电2.16亿多度,创造了沙漠铁路运输生产中机车保养、运行正点率、平稳操纵等诸多第一。一代代“雷锋号”机车组成员坚持把雷锋爱岗敬业的精神融入血脉中,甘当守护安全生产的“螺丝钉”。
“雷锋号”机车组司机贾建林,用挺膺担当的毅力苦练业务技能,磨砺出规章制度“一口清”、机车电路“活地图”的硬功夫,开出了旅客满意的“安全车”、组织信任的“放心车”、严格执标的“示范车”。2月22日,在银川动车运用车间“雷锋号”实训场,学员们列队进入模拟动车驾驶室。他们紧盯屏幕,仔细聆听教员详细讲解安全驾驶知识和技巧。“‘雷锋号’机车组是出了名的标准高。在这里,我会勤学苦练、锤炼意志,争取早日成为‘雷锋号’机车组的一员。”司机穆元元坚定地说。如今的“雷锋号”机车组,俨然已成了迎水桥机务段培养高铁司机的“摇篮”。
平凡孕育着伟大。铁路人坚持把雷锋爱岗敬业的精神融入血脉,以钉钉子的韧劲儿和钻劲儿不断创新、进取,在火热的岗位建功中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激情。
60年过去,雷锋从未离开,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被“雷锋”这两个字打动。那些与雷锋有着同样精神内核的人,依然把社会的价值呼唤、时代的道德理想以全新的形式塑造出这个时代全新的“雷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面对这个年轻战士的灿烂笑容时,依然会感受到精神的洗礼与心灵的激荡。
忆雷锋,述雷锋,学雷锋,让雷锋精神盈满万里铁道线。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不断焕发出夺目的光芒。“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楷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不断闯关夺隘,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新征程上,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事迹,也要学习雷锋的精神,并把学习成效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发出一分热、献出一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