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长。三夏时节,沂蒙山区处处郁郁葱葱,花红柳绿。“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的《沂蒙山小调》,跨越时空,传唱大江南北。
沂蒙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百万人民积极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强调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国铁企业牢记总书记嘱托,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服务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如今,复兴号穿越蒙山沂水,货运班列通达四面八方。沂蒙革命老区正昂首阔步奋进新征程,在齐鲁大地上奋力描绘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图景。
复兴号驶进八百里沂蒙
逶迤八百里沂蒙,巍巍七十二崮。历史上的沂蒙山区,山连山、崮连崮,曾被形容为“四塞之固、舟车不通”。
1986年1月1日,兖石铁路建成通车,蒙山沂水间鸣响第一声汽笛。进入21世纪,沂蒙革命老区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兖石铁路增建复线工程开通后,胶新、东平、枣临、瓦日、沂沭5条新线相继开通,形成“十”字形路网主骨架,铁路服务老区百姓出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事业快速发展,沂蒙人民热切盼望高铁列车开进家乡。老区人民有梦想,国铁企业有担当。2016年12月17日,日兰高铁临沂至曲阜段开工建设,当地老百姓的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切实担当起建设和运营主体责任。2019年11月26日,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沂蒙革命老区从此迈入“高铁时代”。
“像飞起来一样!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复兴号开到俺家门口。”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如今已92岁高龄的老战士刘成聚感慨道。
日兰高铁日曲段建设用时两年多,一次建成厉家寨、莒南北、临沂北等6座高铁站。这条被业界誉为“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的高速铁路,惠及沿线千万人口。
以前,沂蒙革命老区群众坐火车去北京要9个小时,去济南要4至5个小时,去青岛要6个小时。“现在乘高铁到北京最快只需3小时18分钟,到济南1小时30分钟,到青岛1小时左右,真是太方便了!”在临沂从事商贸工作、经常外出洽谈生意的赵先生说。
日兰高铁日曲段与京沪高铁、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环状贯通,将山东八地市紧紧联在一起,让沂蒙革命老区百姓出行之路更快捷。高铁开通后,电子客票、一卡通行、商旅中心等智能化、人性化和亲情化服务也同步推出,让老区百姓出行体验更美好。
在临沂北站候车大厅,《万山红遍》壁画展现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格外引人注目。“车站是老区的窗口,沂蒙精神能够在这里被更好地传播出去。”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张汝华说。
高铁开通后,以“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游、文化游受到热捧。以此为契机,济南局集团公司积极拓展“高铁+旅游”模式,打造“乘高铁、游齐鲁,畅游新沂蒙”优质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省内外旅客观光旅游,感受沂蒙红色基因和文化底蕴。
“钢铁驼队”助力物流国际化
5月7日,在临沂朱保站,一列装载着日用品、轮胎、布料、机械配件等共1250吨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10天后到达乌兹别克斯坦。这是疫情发生以后,临沂开行的第400趟中欧班列。
2018年开始,地处革命老区腹地的临沂成为山东省内中欧班列三大集结中心之一。“借力中欧班列,临沂市已经形成市场带动物流、物流服务商贸的产业格局。”临沂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曾经,八百里沂蒙,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如今,临沂已成为江北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之一,四通八达、物流天下,被誉为“中国物流之都”。
铁路兴,万事通。临沂商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有了铁路,老区与外界的商业往来日益频繁,最先以大棚起家的临沂批发市场一跃成为拥有专业批发市场134个、大小商户7万家的批发商城,年交易额超过4550亿元。
2014年8月2日,山东省首趟快速货物班列驶出临沂站,33个小时后直达广州大朗站。临沂至大朗快速货物班列的开行在临沂商城圈产生了强烈的“班列效应”,广大商城业主纷纷与铁路合作开行货物班列。
2015年10月20日,临沂至德国汉堡的国际班列开行,填补了山东省内没有直达欧洲铁路货运通道的空白。“自从临沂开行‘点对点’铁路国际联运班列之后,货运时间每趟比海运至少节省7至10天。”山东省欧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翔说。
2018年1月25日,搭载着建材、工业机械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临沂开出,10天后到达莫斯科。一个多月后,首趟回程班列到达临沂,标志着临沂至莫斯科中欧班列实现双向对开。中欧班列拉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以机械产业为例,现在可以将设备和人一起运到俄罗斯建厂,设备走出去,半成品运回来。
临沂市铁路民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冯军还算了一笔账,每运输1000吨货物、行驶1000公里,使用铁路运输比汽车运输节省标煤17.42吨,可减少废气排放16.6万立方米。
“我们公司货物一直通过中欧班列运送,同时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木业板材原料也通过铁路抵达临沂,运输与贸易一体化效能开始显现。”临沂新商业公司总经理李西琴说。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该公司出口额逆势上涨达到1.79亿美元,2021年出口额超过了2.6亿美元。
8年来,以临沂为代表的沂蒙革命老区开辟了24条国内外货物运输线路,1.3万余列货物班列通达俄罗斯、德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广州、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国内多地,构建起“多点直达”的班列运输网络,成为老区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十三五”期间,临沂市GDP年均增长5.8%,2020年达到4805.3亿元,从全省第7位跃至第5位,首次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2021年,临沂市外贸进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年进出口总额176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4%,高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
“铁”动力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企业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为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装上了“加速器”。
板栗、纯天然小米、香椿芽……在临沂北站二楼候车大厅,“产自临沂”展销中心里沂蒙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临沂市农村农业局副局长鞠成祥表示,希望通过高铁枢纽、万千旅客,将临沂优质农产品带到全国各地。
借助高铁开通契机,济南局集团公司在临沂沿线区县的高铁站和列车上开展旅游推介、非遗文化展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对口帮扶村第一书记乘高铁为特色农产品带货宣传,促进了老区群众增收致富。
按照“服务沿线群众”“建管养扶贫一体化”的要求,济南局集团公司统一安排部署,优先采购当地物资,优先使用当地劳务人员,加强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提升技能、增加收入。
围绕临沂市沂南、费县、平邑、莒南等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区,济南局集团公司完善客运设施、推出专项服务,方便务工群众出行;针对季节性涉农物资和贫困地区产品运输实际,开行特色班列,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开行旅游扶贫专列,用旅游消费拉动贫困地区发展。
据悉,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后,撬动沂蒙革命老区4000亿元投资和消费,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
2021年10月,济南局集团公司还安排两名干部作为山东省第五轮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泗水县泉林镇花园村和蒋家村村民致富奔小康。
眼下,临沂市莒南县厉家寨村里,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大樱桃掩映在绿叶之下,引得游客慕名而来。“高铁开进了厉家寨,我们可以放心种植樱桃了,每天来采摘旅游的游客比过去多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村民厉明聪高兴地说。
曾经的厉家寨村,是“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的稀粥照月亮”。上世纪50年代,厉家寨人移山填谷、劈岭造田,实现粮食增产大丰收。
改革开放后,厉家寨人开始探索种植樱桃。因为樱桃季节性强,能否顺利外运成为当地种植户每年面对的一大难题。
“我们正在跟铁路部门洽谈合作,让新鲜的樱桃和深加工产品坐上高铁,销往沿途和更远的城市。”厉家寨樱桃研发中心主任徐磊信心满满。
近年来,厉家寨村在“高铁线撬动地方樱桃产业经济”上做文章,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樱桃合作社,形成了“万亩樱桃园+红色观光旅游”的特色产业,被誉为“中国樱桃第一村”。
沂河之畔,杨柳依依。不远处,高速飞驰的复兴号跨桥穿行。沂蒙革命老区人民搭乘着幸福号列车,正意气风发地迈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