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江朝海向未来
——铁路助力阜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见闻

发布时间:2022-04-18 【字体:

  千里淮河,汤汤向海。淮之阳、豫之东,就是素有“千年善郡”之称的阜阳。借助铁路优势,拥抱经济活跃的江浙沪,这片长三角边缘的土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铁路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要求,加快“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助力阜阳抢抓机遇,重塑发展格局,激发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活力。
  春运之路,说走就走
  “襟带长淮,控扼陈蔡”的安徽阜阳,自古以来就是舟车会聚之地。20世纪90年代初,淮河流域遭遇洪灾,恰逢江浙沪进入发展快车道,囊中羞涩的阜阳人纷纷外出淘金。自此,阜阳逐渐成为全国五大务工客流来源地之一。
  那时的春运,蛇皮袋、小板凳,密密麻麻的人潮、漫天飞舞的雪花、泥水混杂的道路与翻着车窗往上挤的旅客,成为一代人对阜阳的“记忆”。
  随着郑阜高铁和京港高铁商合段通车,阜阳形成“2条高铁+5条普铁”综合性大型铁路枢纽格局,同步开通5座高铁站,仅阜阳西站每日就图定开行动车组列车170列。阜阳与合肥、郑州形成1小时交通圈,与南京、武汉形成2小时交通圈,与上海、北京形成3小时交通圈,阜阳春运也因此进入“提质升级”阶段。
  “从阜阳到义乌,现在仅需4个小时左右,比乘坐普快列车少了近5个小时。”在浙江义乌做服装批发生意的陈兴亮对高铁带来的便捷深有感触。家住阜阳市颍东区的他在义乌工作已8年,自从高铁开通后,回家成为常事。
  两条被皖西北百姓称为“奔小康幸福路”的高铁,串起如珍珠般散落在广袤大地的7座车站,加上原有的3座普速车站,布点均衡的高铁、普速车站,有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今年春运,阜阳铁路发送旅客182.7万人次,刷新了春运旅客发送量历史纪录,但曾经千军万马涌向阜阳站的春运“记忆”已不复存在。
  拥抱高铁时代,后来者也可居上。2021年末,阜阳全市高铁里程达22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532公里,提前4年超过“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密度2025年达507公里/万平方公里”的目标值。
  2022年初,阜阳人民再迎重磅利好消息: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阜阳至黄冈高速铁路。现在,阜阳“米”字形高铁枢纽格局正逐步形成。
  产业向海,借“铁”图强
  35岁的马精精不曾想到,揣着“致富梦”把全家迁往江苏无锡的自己,而今会回到故乡圆梦。9年前,他到江苏从事汽车部件加工工作,如今已是安徽驭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出行如串门”的便利交通叠加政策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在阜阳市“接您回家”创业园里,马精精意气风发地说:“这2200平方米是我的厂房,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现在订单多得接不过来。”目前,在阜阳全市28个“接您回家”创业园里,入驻企业已达1920家。
  坐拥颍淮灌溉之利,阜阳粮食年产量持续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业稳居安徽全省第一。区域内1座编组站、7座货场、33条专用线聚合发力,让“百亿粮仓”通过铁路加快充盈“国人厨房”。仅2021年,阜阳共有43.4万吨农副产品通过铁路“走四方”。
  杨曙光是当地企业安徽瓦大集团的负责人。该企业2017年与上海联华超市、上海蔬菜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年销售番茄500万公斤。高铁开通后,瓦大集团在上海成立商务中心和分拣中心,更多阜阳特色农产品从这里“登陆”上海滩。杨曙光说:“高铁催生同城化,丰盛的‘菜篮子’吸引着江浙沪客商来这里投资。”
  交通强,产业兴。2021年,阜阳面向长三角市场年销售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450亿元,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发展到74个。
  产能向绿,产业向海。铁路部门与阜阳市紧密联手,加快打造以铁路为骨干的“铁公水空”立体通道,相继开行阜阳至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连云港港铁海联运班列,打通阜阳通江达海物流新通道。2021年,阜阳铁海联运货物发送量累计超7100标准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3000万元。
  “物流成本的降低和营商环境的改善,给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可喜变化,为稳定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阜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达到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8.4%。
  补位发展,托起“洼地”
  一座城市,唯有在区域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实现合作共赢、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才能迅速崛起;一个区域只有内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就在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通车同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新机遇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赋予新责任。郑阜高铁开通的第三天,隶属阜阳的县级市界首便在上海成立了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界首市委负责人说,有了离岸科创中心,界首市可以共享上海的科创资源。
  近年来,界首加大与苏浙沪企业、大院大所合作力度,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加速科技成果异地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科创驱动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地处江之尾、海之端的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有了高铁支撑,700公里外、面积接近其两倍的阜阳为上海“腾笼换鸟”、外延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
  2019年10月,上海徐汇区与阜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两地产业互补。2021年,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与阜阳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谋划建设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阜阳分区;“虹桥品汇”阜阳分中心开业运营,实现“不出阜阳,可购全球”。同一年,经济强市苏州与阜阳结对共建。
  在隶属安徽阜阳的颍上县,距颍上北站10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市G60商用密码产业园、中控国经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探索以“飞地经济”等方式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强化重大项目承接,既为中心区“腾笼换鸟”,又托起了发展“洼地”。2021年,来自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共有超过30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经招商引资在阜阳落地建设。阜阳10年来GDP增幅稳居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二位。
  阜阳正乘着时代列车越江向海、一路向前,奔向美好未来!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