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龙江大地稻菽飘香,一派丰收景象。同江铁路口岸集装箱换装场内机械轰鸣,明黄色的龙门吊精准起落,一列列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2023年7月28日,同江铁路口岸首趟中欧班列鸣笛启程,同江北站成为我国第6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口岸站。同江铁路口岸开通初期,只有煤炭、铁矿粉等进口业务,如今货物运输品类已经扩展到铝锭、化工原料、汽车配件等十几种,全年货物发送量已突破500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牢记殷殷嘱托,勇担职责使命。“十四五”期间,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基础设施升级、运输组织优化、智慧口岸建设为着力点,交出了一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亮眼答卷。从边陲小站到国际枢纽、从传统运输到智慧通关,一条横贯东西、联通欧亚的钢铁大通道正不断释放强劲动能。
“现在日均接入货车量不断提高,其中6月11日的接入量创口岸开通以来单日接车最高纪录。”9月15日,同江北站运转车间值班站长朴忠宪自豪地说。在他身后,一列满载汽车和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预计10天后将抵达莫斯科。
如今,满洲里、绥芬河、同江三大铁路口岸构成的中欧班列东通道,已经成为联通亚欧经贸的重要枢纽。今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的班列已超过3664列,运送各类货物超38万标准箱。目前,经东通道出境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14个国家,连通国内60余个城市,形成了27条稳定运行的跨国班列线路。
9月16日,晨光熹微,在绥芬河1号桥施工现场,全长4.15公里的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区段提质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改造完成后,列车运行时速将由原来的55公里提升至120公里,线路通过能力大幅提高。
近年来,为持续扩大口岸通道作用,一大批重点工程在国境线上落地生根。满洲里铁路口岸集装箱货场经过扩建改造,场地扩充至4.5万平方米,集装箱存箱能力跃升至近1万标准箱,日换装能力达840标准箱,返程中欧班列开行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绥芬河铁路口岸南场部分到发线延长至1079米,接发车能力从原来的40辆提升至71辆。同江铁路口岸积极推进效能提升工程,龙门吊数量从建站初期的十几台增加至25台,单车换装作业时间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减至40分钟以内。
贯穿龙江大地的哈伊高铁、佳同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相继启动,构建起“口岸+通道+枢纽”的现代化物流体系。钢轨在广袤土地上不断延伸,车站加速升级,一条活力奔涌的向北开放大通道,正沿着钢铁脉络徐徐铺展。
智慧赋能带来的效率变革,更让“钢铁驼队”焕发新生机。在满洲里铁路口岸集装箱货场,自动化作业管理系统已经进入软件调试阶段,系统全面投用后,整体作业效率可提升近10%。近年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深入推进“智能卡口”“单一窗口”等智慧口岸建设,不断完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开展海关、边检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和“一站式”作业,扩大无纸化通关申报范围。如今,铁路与海关、边检等部门实现了信息无缝衔接,全程数据“跑腿”,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
千年驼铃,今更悠扬。钢铁驼队向北驰骋,承载着合作共赢的时代使命,向着更加繁荣的未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