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华佗”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青岛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刘波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2-14 【字体:

图为刘波正在全神贯注地检修动车组走行部。

  他登上全国技术工人奖项的最高殿堂,获得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他从事动车组检修10年,掌握9种车型的检修技术,经手检修动车组4000多列,排除过30多次重大故障险情,受到业界专家赞誉,被同行称为动车“华佗”。

  在他笔记本的扉页上,抄写着这么几句话:“动车是一种事业,动车安全无小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要用爱心送每一趟动车正点启程,用责任保每一趟动车安全返航。”

  他就是青岛动车段调度科应急指挥、动车组机械师刘波。

  望诊:15步内精准检修动车组大部件

  2月10日20时,青岛动车段青岛动车所检修库内灯火通明、宽敞洁净,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春运以来,青岛动车所每天晚上要对30余列动车组进行检修,100余名和刘波一样的机械师紧张且忙碌。

  在D6B区,刘波正侧身对动车组走行部进行一级修检查。他手持摄像手电,时站时蹲,每走一步都坚毅稳健,嘴里还念念有词……

  “步子怎么迈是有讲究的,多迈或少迈1厘米有些部件可能就看不到了。你看,刘波这有站有蹲的15步看得多专注,车体转向架150余个大部件、近万个小部件,保准一个不落。”青岛动车所所长张效会介绍。

  刘波根据多年经验的积累,琢磨出一套“七上八下”走行部检修口诀。上面环视头罩、前灯、主排障器、STM天线、端板、辅助排障器、底板接线,下蹲注意踏面、制动盘上部、安全提吊、轴箱簧内侧橡胶堆、垂向减震器内侧上下节点、护套等。此举规范了动车组走行部的检修作业流程,大大提高了故障发现率和作业效率。

  “这套秘诀要的就是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我刚才的姿势像不像在练功?”休息间隙,刘波打趣道。

  聊起家常,刘波谈起了他的动车情缘。今年45岁的他出生在铁路职工家庭,自幼生活在铁道旁,每天放学就喜欢倚着窗户看火车呼啸而过。“我长大了也要成为铁路职工,这样就能天天看到火车了。”小小的刘波暗自下定决心。1991年底,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检车员。

  凭着这份痴迷,职高学历的他不到半年就成为了车间里的技术尖子。4年时间里,他自学了中专、大专、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

  从单位筹建动车所的那天起,从“和谐号”动车组闪亮登场的那天起,刘波觉得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机会终于来了。2007年3月,刘波通过竞聘脱颖而出,成为济南局首批动车组检修人员。他放弃了空调发电车乘务队长的职务,为了自己的梦想重新出发。

  不到半年的时间,刘波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啃下”了600多页的培训教材、200多页的应急处理手册、300多张电路图。

  刘波拿到动车组随车机械师上岗证的那一刻,发自内心地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小时候,终于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那块奶糖!”

  一张边角被磨损得卷起来的折叠电路图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多种颜色的标记。“刘波做事追求精准和完美,这本CRH2型动车组电路图印证着他的勤奋和汗水。”该段负责检修的副段长赵文剑告诉记者。

  处方:“5字口诀”筑牢动车组安全基础

  动车组列车在运行途中,随车机械师要听列车走行部和空调等机组设备运行有无异常声音,看车内各柜门是否锁闭到位,车窗、座椅、电源、安全锤等是否完好,茶炉、厕所能否正常使用,闻车内有无异味,每隔1小时巡视一遍全车,及时与机车乘务员以及客运人员联络。

  刘波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不到2年,就钻研琢磨出“听、看、闻、巡、联”“5字口诀”。该口诀涵盖了动车组列车运行维护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成为济南局随车机械师作业标准化指南。

  有了“5字口诀”,随车机械师如何用好是关键。“刘波老师在把好动车组静态检查关之余,1个月至少两次上车与我们交流,针对故障案例,教我们盯牢、排查动车组的重点部位。”随车机械师李健说。

  2015年5月,刘波与其他随车机械师联系交流更紧密了。青岛动车所成立了110应急指挥组,技术精湛的刘波兼任副组长,时时指挥随车机械师应对百余列动车组列车运行中出现的突发故障和“疑难杂症”。

  “动车组列车运行在路上,什么样的问题都可能出现,远程应急指挥解决问题,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对不同的机械师也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刘波说。

  有一次,动车组列车运行途中,1单元APU(辅助电源)发生故障。当日随车机械师惊慌失措,“5字口诀”出现“看”漏项,隐患排查不到位,汇报错误导致分析判断失误,故障处理延时。

  对此,刘波总结经验,把随车机械师的心理素质分成差、中、好三组,因人而异,分类指导。他对心理素质不好、业务能力不高的随车机械师采取细声慢气、指挥到位、不挂电话、持续指导的方式,对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较高的随车机械师采取一步到位的指导方式。

  这一招还真灵,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生因随车机械师心理素质问题、落实“5字口诀”不到位造成的失误。

  治疗:把脉巧治动车组十大系统病症

  “我在值乘D6019次列车途中,突然遇到全列施加紧急制动的故障。我按照紧急制动处理流程,仅停车17分钟就排除了故障,过去排除类似故障一般需要2个多小时。”刘波的徒弟、随车机械师李兴源说。

  刘波细化动车组各系统的功能,围绕牵引、制动、供电、网络等动车组十大系统,把易发生故障的配件划分为不同类别,科学归纳常发生故障的部位,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诊断方法。

  “刘波特别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做起事来喜欢较真,不研究透彻不罢休。”和刘波相熟的同事厉承臻谈道。

  动车组重联解编极易发生非正常故障。刘波抓住D59次列车进行重联解编演练的机会,连续7天晚上吃住在现场,跟踪写实,梳理每次演练过程,最终归纳出一套重联解编作业流程,大大降低了动车组重联解编的故障率。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以来,380A型、380AL型动车组列车9次发生ATP不缓解故障,外方售后服务人员一时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刘波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连续一个月不分昼夜地到这两种型号的动车组列车上“蹲点”。与现场的动车组司机和机械师仔细研究电路图和自动列车保护系统说明书,最终找出发生故障的内在规律,制定“ATP故障时应急处理四步法”,彻底排除了人为原因导致的ATP启动不良故障。

  “有刘波这样有拼劲的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服务站负责人说。

  为了使刘波的高超技术能够传承下去,2013年11月,青岛动车段成立了“刘波动车技术创新工作室”。他和9名业务骨干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改造、名师带徒等活动。

  刘波主持编写的《CRH2型系列动车组故障处理手册》成为职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参考书。青岛地铁公司多次邀请他去培训授课。在连续4年全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刘波作为主教练,带领选手夺得1次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个人全能第一名,先后培养了3名全国技术能手和6名全路技术能手。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