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钢铁驼队”团徽闪耀
发布时间:2025-10-15
【字体:大 中 小】
凌晨时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吴家山站中欧班列口岸灯火通明,龙门吊有序移动,将一个个集装箱吊放到货物列车上,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共青团号”DF7-5254包乘组张家文、李明浩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两人动作整齐、手比眼看认真确认信号开放状态和道岔开通情况。3时50分,随着柴油机的一阵轰鸣,“共青团号”载着满载汽车配件、电子元件等重要物资的集装箱货物缓缓启动。
两千年前,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两千年后,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共青团号”DF7-5254所在的吴家山站是中欧班列(武汉)的始发站和终到站,现阶段中欧班列(武汉)运行线路已达52条,辐射亚欧大陆40个国家、115个城市,初步形成了“联通欧洲、覆盖中亚、衔接日韩、连接东盟”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往来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
2021年7月,经武汉局集团公司严格考核鉴定,武昌南机务段DF7-5254包乘组被授牌命名为“共青团号”,成为该集团公司第一个“共青团号”品牌。至今,以司机长张家文为代表的“共青团号”包乘组14名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27岁,担负着货运列车的解体、编组等一系列繁重的任务,是吴家山站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王牌军”。
为了将“共青团号”开好、开稳,他们恪守“敬业爱岗、争当先行”使命,把每一钩作业、每一趟列车都当作第一趟严格要求。只要一上机车他们就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不放松,每一个道岔,每一个信号灯,都逐一认真确认。在这个不足3平方米的司机操纵室内,他们见过深夜的繁星点点,也见过日出的光芒四射,业务高峰期,他们一个班需连续工作8小时,日均作业超30钩,除机车实验外,几乎全天无休,忙碌时甚至无暇用餐。张家文常说,“年轻人苦点儿、累点儿没什么,每当想到自己能够把国内的物资送往海外,也能把海外的商品拉回国内,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缩短装卸车时间,提高中欧班列开行效率,是“共青团号”小伙子们的拿手好戏。“将一次性对位偏差不断缩小,绝不能满足于100厘米的常规标准!”为了保障物资安全正点送达,“共青团号”成员们致力于在作业精细化上下功夫。他们认真收集各项运行数据,不断推演缩小一次性对位偏差的操纵技巧,最终总结形成了“一定股道,二算距离,三控速度,四精确下闸”的“共青团号对位法”。实践后,一次性对位偏差缩小至5厘米以内,工作效率提升34%。自去年起,他们利用该对位法安全高效装卸1008列列车,运送83500多个集装箱至全球,助力湖北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得远”,让“钢铁驼队”上的共青团徽更加闪耀。
机车号“5254”,谐音恰似“我爱五四”。这一独特标识,如同精神旗帜,深深烙印在青年突击队心间,赋予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沉甸甸的工作责任感。2024年2月,湖北突遭冻雨肆虐,中欧班列运行面临严峻险情。危急时刻,“共青团号”成员挺身而出,迅速自发组建除冰专班。在刺骨的寒风中,他们紧握铁镐与铁锹,持续奋战整整4个小时,成功为中欧班列开辟出前行通道,保障列车按时发车。今年春鉴春整期间,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提前对机车设备质量展开全面检查整治,深入排查存在的风险点,对机车内外进行全方位保养作业,彻底消除机车安全隐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