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青年突击队风采
高铁运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7-09 【字体:

  晚上9点,广州动车段青仝创新工作室内灯火通明。在昏黄而专注的灯光下,青年突击队成员阳凯手法娴熟地操作着欧姆表,全神贯注地在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二代DN50-HOSE阀装配操作台上逐一校验数据。
  阳凯是工作室成员、创新攻关组的95后工长,也是攻坚克难的青年突击队队长。“近期正处于暑期客流高峰期,这套工装能适用于旅客卫生系统,缓解线上旅客卫生系统压力,目前还有点小问题正在升级换代,我们必须确保每一项数据都达标才能进入试用环节”。
  DN50-HOSE阀装配操作台的发明,有效解决了动车组厕所相关设备维修困难和成本过高的难题。该设备投入使用3年来,共修复设备465件,节约成本300余万元。这项创新成果不仅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在第九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去年,我们工作室共研发新设备60台,节支降耗3469万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的中坚力量就是我们青年突击队。”阳凯说。
  湾区矗立南海之滨,其辉煌成就令世界惊叹。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热土上,铁路青年如何深耕细作,厚植奋斗、创新、活力的青春底色,成为时代赋予他们的崭新课题。广州动车段青仝创新工作室给出了解答。
  这里有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创客”团队,确保了604.5标准组动车组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而这背后,团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州动车段深度融入中国高铁发展进程,打造青仝创新工作室,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推广等方面发力,通过常态化开展技术创新主题团日活动和技术交流分享会等形式,激发青年职工投身技术创新的热情,逐渐成长为推动华南地区动车组检修效率提升、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骨干力量。
  丰厚的产业基础、优良的创新环境、齐备的管理体系,以及强劲的人才吸引力,是该工作室的标签之一。他们以动车组制动、网络等11个大系统科技攻关为核心,从完善检测检修起步,深入研究国产化替代方案,逐步突破核心技术封锁,实现自主检修。至今,已累计开展创新攻关277项,先后攻克了动车组水系统、牵引制动、旅客信息等设备维修技术难题,建立340余项动车组配件维修目录,近3年节支创效3.02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青年创新创造如火如荼。
  一批批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研发项目开花结果的背后,是广州动车段对科技创新的坚持,是这支青年“创客”团队的智慧与汗水,更诠释了中国高铁发展的攀登之路。
  创新,从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和解决一线生产难题入手。在该工作室青年突击队成员、95后动车组机械师谢松柏的眼里,创新灵感就来自旅客反馈和工作现场。
  动车组内插座密布,其状态直接影响着旅客的乘车舒适度。以往,由于缺乏便携式、集成化的数显式检测工装,动车电源插座的日常检修工作耗时费力。
  “创新就是要勇闯‘无人区’,尤其是我们青年突击队成员,要勇敢地站在创新第一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针对电压、插拔力等关键指标,谢松柏整日沉浸在工作室中,深入剖析电源插座的工作原理,总结常见故障,最终牵头研发出了数显式检测工装。
  “利用这个新工装,检修动车组电源插座的效率提高了约90%。经过换代后,它还具备了检测无线充电设备的功能。”谢松柏说。
  “创新就像是一颗种子,要用汗水和努力去浇灌,第一步,就是要敢去尝试,我们作为青年突击队的一员,要率先带动这种氛围,让创新的种子在广州动车段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青年突击队成员阳文轩说。
  创新引领发展,发展依靠人才。广州动车段依托青仝创新工作室,精心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规划青年成长成才路径,助力青年快速成长。他们主动对接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为青年提供前沿技术学习平台;同时,组织工作室成员参与上级攻关课题及职业技能竞赛,深度融合创新与人才培养,助力青年在实践中成长。
  近年来,广州动车段青仝创新工作室成员曾受邀为港铁及雅万高铁运维人员进行资格性理论培训,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在该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下,广州动车段不仅培育了2500余名“雏鹰型”人才、980余名“精英型”人才,还见证了203名职工技能等级的提升,其中包括荣获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的职工。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