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盛世如您所愿

【字体:   

  一封161字的绝笔信,等了21年才送达收信人手中,字字泣血,句句铿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朗诵好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夜晚,我坐在台灯下认真翻阅资料,在朦胧的泪光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抗日女英雄的成长轨迹,了解了她那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
  1936年8月2日凌晨,一列开往珠河的火车在黑暗中穿行。车厢内,满身伤痕的赵一曼向看守要来了纸笔。这位31岁的母亲知道,这是她与世界最后的对话时刻。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她颤抖的笔尖在纸上移动,血迹混着墨迹,凝结成一位抗日女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九死而不悔的无畏气概和舐犊情深、不忍舍离的慈母大爱,“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当这封信终于抵达收信人手中时,已是1957年。宁儿——陈掖贤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一字一句抄下母亲的绝笔,在左手臂刺上“赵一曼”三个字,让母亲的名字永远融入自己的血脉。
  1905年深秋,四川宜宾白杨嘴村的地主宅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取名李坤泰。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富家千金日后会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红枪白马”女政委。
  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宜宾时,赵一曼在大姐夫、革命青年郑佑之引导下接触到《向导》《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1923年冬,赵一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她穿上军装,戴上军帽,每天进行军事训练,完成了从进步青年到革命战士的蜕变。
  1929年,赵一曼在宜昌生下儿子。儿子1岁零3个月的时候,她把孩子托付给亲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分离前,她和儿子拍了一张合影。从此,母子俩生死两茫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赵一曼由党组织选派前往东北。在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中,赵一曼指挥200多名工人罢工抗议,最终迫使敌人屈服;在珠河游击区,她一面在群众家里帮妇女们烧火做饭、看孩子、补衣服,一面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很快把抗日妇女会组织起来,并领导妇女们给抗日游击队做军衣、军鞋,站岗放哨,送情报、运给养。关门嘴子伏击战中,她指挥农民自卫队伏击了前来围剿的日军,取得了胜利。1935年秋,赵一曼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林海雪原,她和战士们以野菜、树皮充饥,顽强作战:在密林中埋设地雷阻击日军,雪夜里突袭敌营夺取物资,阵地上亲手救治伤员。
  敌人登报悬赏捉拿这位“红装白马驰骋哈东攻城略地危害治安”的女政委。在哈东游击区,她与赵尚志并称“哈东二赵”,成为日伪的最大威胁。然而敌人并不知道,他们眼中的战将赵一曼,其实是一个身患肺病的南方女子。
  1935年11月,左撇子沟一场激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左手腕被子弹射穿,左大腿骨中弹,昏迷中被俘。在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敌人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但她始终不屈服。日军特务恼羞成怒,将竹签扎进她的指甲缝,用鞭子狠戳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肉,甚至将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连续9个月的折磨中,她数次昏迷,但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她就是不肯屈服,始终未透露半点机密。
  在医院治疗期间,赵一曼竟说服了看守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1936年6月28日,三人成功逃离医院。可惜在距离游击区仅20多里的李家屯,他们被日军追上,赵一曼再度落入魔掌。更残酷的刑讯接踵而至,但一切手段都无法撼动这位31岁女子的意志。日军最终决定将她押回珠河县处死示众。在奔驰的列车上,赵一曼给儿子写下了这封信。
  在珠河县,她被绑在马车上游街示众。望着熟悉的街道,她挺直脊背高唱《红旗歌》。这位南国女儿的热血,永远融入了东北的黑土地。
  今天,哈尔滨一曼街上车流如织,宜宾一曼小学书声琅琅。赵一曼诗中的“旌旗红似花”已开遍神州:高铁穿行于她战斗过的白山黑水,校园里的少年唱着和平时代的歌谣。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那封泛黄的家书前,总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轻声诵读。一个小女孩仰头问:“妈妈为什么不要宁儿了?”母亲蹲下身:“不是不要,是要把更好的中国留给宁儿,留给我们所有人。”
  记得一位抗战老兵曾说:“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是啊,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就是千千万万个像赵一曼一样的抗日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铭记那段历史。
  窗外已是华灯初上,我凝视远方,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说:“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盛世已如您所愿。”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