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铁路科技成就与人文精神的时代密码

【字体:   

王 丰

钢铁长龙拥抱数字浪潮。陈秋秋 绘
  《铁路12306密码——中国铁路互联网客票系统探秘》是铁路作家王雄创作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全书记录了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的发展历程,彰显了“时代楷模”单杏花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解读和揭示科技创新、人文精神与时代担当的融合密码,展现了中国铁路人的奋斗史诗。
  科技密码:从传统到智能的跨越
  作者采用“历史寻访+故事表达+精神归纳”的写作方式,沿着中国铁路客票人的足迹,探秘历史与现实,将技术发展史与人物成长史结合起来,弘扬当代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一章《火车票里的时光记忆》生动描绘了火车票承载的行走记忆。几十年前的春运,买票排队、车上拥挤……春运就是奔波的乡愁。后来,高铁相继投入运营,极大缓解了春运的压力。随着自动售(取)票机、电话订票、网络售票等的投入使用,火车站广场上的购票长队消失了。
  然而,铁路12306系统的首次春运亮相并不顺利,暴增的访问量令系统瘫痪。铁路12306团队“在奋斗中成长,在拼搏中前行”,他们用指尖下的“0”“1”代码让网络畅通,让手机客户端上线,推出自动售(取)票机等,大大方便了旅客购票。随着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的开通,铁路12306系统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高铁硬实力和信息技术软实力。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铁路智慧。
  精神密码:“时代楷模”的奋斗史诗
  全书以“时代楷模”单杏花及其团队为线索,展现了铁路科技工作者在技术突破中的坚守与创新。团队成员的精诚团结与不懈努力,支撑着铁路12306系统的运行。单杏花作为核心研发者,以“舍我其谁”的闯劲与担当,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她身上蕴含的精神力量,成为整个团队勇往直前的密码。
  书中精彩地讲述了单杏花的成长故事。故事是从她与铁路的一次“不美丽的邂逅”开始的——排队一天一夜才买到去求学的火车票,得到好心人的“托举”,她和行李才被塞进了车厢。多年后,她成长为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团队的带头人,是偶然,也是必然。单杏花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的人。努力读书的她考取了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又以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客票系统的研发工作。由此,她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远征。
  在铁路12306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她一直锲而不舍地钻研和创新。面对技术难题和巨大压力,她从未有过退缩。她说:“想干一番事业,一是要甘于寂寞,二是要有韧劲。”她拒绝了高薪聘请的橄榄枝,说“我就是舍不得离开”“我确实喜欢并爱上了这份事业”。她心中始终装着广大旅客,带领团队成员前往车站和旅客面对面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询问他们的需求,只要能做到的,第一时间对系统进行改进。她将人民至上、服务时代、服务铁路高质量发展等植根于团队每一名成员心中。
  铁路12306系统承载起亿万游子的乡愁,也承载了千万铁路人的梦想,更彰显了科技进步的力量。单杏花作为客票系统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始终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她成长奋斗的“精神密码”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团队骨干崭露头角、茁壮成长、再攀高峰。
  情怀密码:人民铁路的初心坚守
  全书不仅揭示了铁路12306系统背后的技术逻辑,而且强调了“情怀是通向成功的密码”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展示中国铁路辉煌成就的同时,彰显了铁路科技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10多年来,铁路12306系统从单一的售票服务向全方位服务延展。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网上订餐……一切从方便旅客出发,让“智能化”出行变得触手可及。
  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单杏花,对农民工和大学生群体有着天然的情结。为满足他们的购票需求,单杏花团队设计开发了农民工、大学生团体票订票系统,还打造了12306线上商城,让优质农产品通过铁路公益平台行销全国,助农走上致富路。
  本书的扉页引用了黎巴嫩文坛骄子卡里·纪伯伦的名言:“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铁路12306系统不仅是售票系统,更是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融合样本。通过真实故事与技术创新交织的叙事,展现了中国铁路人如何用“0”与“1”的代码书写家国情怀,为交通强国提供了生动注脚。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