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一座被书法文化沁润的小镇

 【字体:

  初闻兰亭,是源于对书法的热爱,知道有一个叫兰亭书法博物馆的地方。它是我国最大的书法专题博物馆,是第一座以《兰亭集序》为主题、全面系统反映兰亭书法与兰亭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中国千年文化的积淀中,书法一直是文化的瑰宝。而位于绍兴的兰亭书法博物馆,无疑是这一瑰宝的荣誉殿堂。
  绍兴,一座江南水乡城市,四面环水,内河纵横,王羲之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来称颂。兰亭位于绍兴市区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因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在此设有驿站,而称兰亭。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挚友41人修禊于此,临流泛觞,饮酒赋诗,并即兴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兰亭由此成为书法圣地。出于对书法的热爱、对书圣的仰慕,我走进了这个期盼已久的书法小镇。
  在兰亭小镇,到处都弥漫着书法的味道。迎门处正上方篆刻了“群贤毕至”四个大字,左侧是群贤亭,飞扬向上的四角亭,灰色格调,尽显简约与雅致;右侧是3米多高刻有《兰亭集序》的白色大石墩和近一人高的红色大印章——“书法圣地”。浅灰色格调的导览图,把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临池十八缸、兰亭碑林、兰亭书法博物馆等众多景点进行了立体式呈现,让人从感官上了解兰亭胜景,期盼着“景幽,事雅,文妙,书绝”的兰亭风光。
  一条曲折蜿蜒的竹林小径,伸向兰亭小镇深处。绿竹林的枝叶犹如一顶华盖,清新翠绿,青澜似海。竹径通幽处,转角见一池碧水,几只大白鹅嬉戏生趣。池边有一三角亭,亭中立一方石碑,上刻“鹅池”二字。相传,王羲之十分爱鹅,特为鹅修造了一汪池塘。这日他正在题写“鹅池”二字,刚写了一个字便因圣旨宣召而被打断,其子王献之补写“池”字。这一典故被传为佳话,后来鹅池旁竖立此碑,称为“父子碑”。
  经过“鹅池”,沿着石板路来到“曲水流觞”处。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流过,周围的竹林倒映其中。沟渠边的蒲团坐垫,让人临渠小憩,身临其境感受那场“兰亭雅集”。
  文人雅士相聚兰亭,行“曲水流觞”之戏,即列坐溪边,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曲折的溪水中漂行。羽觞漂至谁面前,谁就取觞饮酒并赋诗。倘若未能即兴成诗,就要罚酒三觥。一群文人士夫在这里雅集兴会,用诗酒表达快意,共赋诗37首。大家公推位重才高、调清词雅的王羲之为大家现场吟成的诗集做一篇序文。王羲之欣然走笔,在酒酣兴浓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一气呵成,一篇惊世鸿文《兰亭集序》就此诞生。游目骋怀,欣于所遇,《兰亭集序》把中国士人对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参悟引入化境;霞舒云卷,烟霏露结,《兰亭集序》更是把书法笔墨的变幻推向极致。
  站在兰亭这块风雅之地的中央,细心聆听兰亭的传奇,体悟书法的魅力,必须走进兰亭书法博物馆。
  沿着兰亭古道,静观流淌的兰亭江,跨过骋怀桥,一座以灰色调为主的绍兴台门式三层建筑掩映在林荫深处,这一现代手法与传统坡屋面完美融合的建筑即是兰亭书法博物馆。步入大厅,随处可见“兰亭故事”的书法文化氛围,主题景观厅更是以《兰亭集序》为灵感,以精湛的工艺呈现着一场文化的盛宴。在这里,仿佛穿越了时光,一砖一瓦、一画一字,都透露出浓厚的“兰亭文化”氛围。走近展台,可细细品读众多珍贵的书法作品,包含了历代名家的手迹,让人如沐春风。仰观展柜,“传奇兰亭”“‘之’字之美”等书法解析,让人耳目一新。点击触摸屏,“修禊风俗”“魅力兰亭”生动形象地解读《兰亭集序》的文字之美。兰亭作品的精致性,兰亭流传的传奇性,兰亭版本的多样性,兰亭故事的曲折性,使之生动、复杂而又充满神秘色彩。“兰亭文化”,是一座永恒的文化宝库,是不朽的文化资源。
  当听过兰亭的故事,感悟书法的奥妙后,我仿佛了解,兰亭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地名、一件古人遗墨,一代代书者的尊崇推扬已为兰亭灌注了一串串文化的基因密码。兰亭关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杰出书法家对于中国书法审美标准的确立,也关乎后人对书法艺术真谛、形式语言、审美风尚的认识。书法是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格之美的高度融合。兰亭不仅是中国书法经典的象征,而且是思逸神超的君子之风的象征。
  今日兰亭,正以其绵延不绝的风雅与魅力,影响、提升着中国人的艺术气质与精神生活。兰亭,一日千载,历久弥新。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