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新疆乌鲁木齐的羊圈沟,位于乌鲁木齐县托里乡境内,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是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这里的山水草木所带给我的智慧启迪。
羊圈沟的山,绵延有度。坐着县际班车驶入羊圈沟,班车像开闸的河水,在山间流转。山脉重重叠叠,绵延数里,却错落有致地让出一条蜿蜒的山路来,既展示出自己的气势,又给路人留有余地,还不计较花草树木随意在其身上“安营扎寨”。山的包容与谦让,虽不及名山大川,但因为顺承,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生机与魅力。
羊圈沟的水,细腻多情。山涧里枝枝蔓蔓的几条细流,是高山上融化的雪水,从山路两侧的低洼处流过,可能连小溪都算不上,却给整个羊圈沟带来了灵气——不但润泽了草木,还不时有鸟儿飞翔至此,低头啜饮,展翅歌唱。其实地上本没有河,流的水多了,也就成了河,羊圈沟的水随意,自然,有灵气。
羊圈沟的草,自信绚烂。山涧里、山坡上、山崖边,不同种类的小草,在春日的阳光下舒展身姿,踮起脚尖,好奇地向山下张望。它们在雨露中恣意生长着。最有特色的是骆驼刺:它浑身长满像针一样的刺,只有骆驼才敢吃它,却高调地开出一簇簇黄色小花,一片一片的,成为羊圈沟里的点睛之笔。
羊圈沟的松树,聪慧果敢。我注意到,这里的松树都长在山坳等容易积水的低洼处,不是人工种植,却长成整整齐齐的几排,散发出松脂的香气。山的陡峭处,它们用粗壮的根,紧紧扒住山上有限的浮土,挺直身子,像一排排卫士,守护着草原、溪流和牛马羊群。尤其是石壁上那几棵,虬枝曲干,简直就是生命力的张扬。
羊圈沟的牲畜,知足适度。在这里,牛、羊、马、驴是最享受的。它们成群结队,悠然地散落在山坳里、山坡上,甩着尾巴,不紧不慢地咀嚼着鲜嫩的草,看似只是关注当下,其实早已在习惯里规划未来——它们只吃草的枝叶,留下草根,为来年的“春风吹又生”提供保障。
山有根,水有源,草有坚韧的个性,松树有顽强的毅力,有了这一切,才有了牲畜的舒适与幸福。事物是这个道理,人也一样。平凡的我,一如这古朴自然的山和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努力奋斗。我没有忘记农田、草原、山林才是我的根基,乡村才是我最初的家园。所以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只要我想起家乡,就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推动我,让我为目标永远向前,义无反顾。
路过羊圈沟,我想起了农田、草原、山林所具有的草木之心:愿你漂泊万里河山,归来依旧一汪碧泉;愿你阅览百态人间,归来不改眉目清浅;愿你踏过万丈红尘,归来仍是翩翩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