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上的春天

 【字体:

张周艳
  就我自己而言,今年春运,参与度还是很高的,无论是作为铁路职工,还是作为一名普通旅客。寒冬过后迎来春天,火车站熟悉而久违的繁忙景象又回来了。
  春运第一天,我带着工作任务到武汉东站采访。武汉东站是武汉市第四座铁路客运站,去年8月改建后通车运营,今年迎来了它的首个春运。
  刚到火车站站前广场,“武汉东站”四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整个车站好像腾飞的翅膀,充满科技感和现代气息。走进明亮整洁的候车大厅,就看到铁路工作人员在忙碌着,一会儿帮老年旅客拿行李,一会儿提醒旅客注意安全。看得出来,长期的工作经验让他们的业务十分娴熟,眼快、手快、脚步快。
  在一楼候车大厅内,车站设置了打卡的位置,一个印着兔子的红色拱形门,还有一些可以手举的牌子,上面写着“乘风破浪铿锵前行”“2023年大展宏图 砥砺前行”的字样,洋溢着新年的气息。很多旅客安检完以后,专门过来打卡拍照留念。一对年轻情侣从我身边经过。女孩欣喜地说:“啊,热闹的春运又回来了,咱们去拍照纪念一下吧。”说着便拉着男朋友去拍照了,空气中都是甜蜜的味道。
  我还去了汉口站和天河机场站采访,一名准备从天河机场坐飞机去三亚旅游的旅客说:“以前来武汉坐飞机,先要坐火车到汉口站,再转地铁到机场,很麻烦。现在,从咸宁坐动车直接到机场,比以前至少快1个小时,越来越方便了。”“我们以前也会开车来机场,最少需要2至3个小时,还要考虑在机场停车的问题,现在坐动车过来真是便捷。咱们的铁路发展越来越好了。”他一边说着,一边迈着轻快的步子向前走,妻子和孩子就在身边,言语中满是自由和快乐。寒冬过后迎来春天,熟悉而久违的繁忙春运又回来了。
  春节期间,听到外公重病住院的消息,内心骤然沉重起来。次日便和哥哥一起坐上高铁回老家。
  我的老家在安徽萧县,我的童年在那里度过。虽然搬离以后很少回去了,那里依然有我们的根。从信阳东站乘高铁,经漯河西站、郑州东站,一路疾驰。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旷野。
  “记得小时候咱们坐火车回老家,坐的是绿皮火车。”“对啊,那会儿车上还没有空调。”“人特别多,车厢里也很挤。”我们在高铁上聊起以前的时光。
  以前春运时要早早去火车站排队买票,甚至要连夜排队,上车时,被推着挤着进入车厢。旅客一上车,就把行李塞满行李架、座位底下。那时没有座位的人很多,车厢连接处也挤满了人,几乎每一个座位旁边都站着人。随着列车前行,上车的人越来越多,站着的人被挤到只能勉强下脚。
  如今,随着铁路发展,客运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旅客的出行体验也越来越好。高铁如巨龙在铁道线上穿梭着,带着万千旅客回家,回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列车上,有的旅客调整好座椅的角度,倚靠着翻阅书籍,有的旅客打开电脑看电视剧,有的旅客安静地眺望窗外风景,享受旅途的舒适。
  不到3个小时,我们就到了萧县北站,然后直奔医院,去看望外公。那些童年和外公在一起生活的时光扑面而来。后来,外公还是离开了我们。我很庆幸在他生前赶回去陪着他,和他聊家常,让他知道依然有这么多人爱他尊敬他。
  在春运的尾巴上,抽出周末时间,我和好朋友约在广州见了一面。
  周五晚上,从武汉乘复兴号一路南下。车窗外的景色不停变化着,一会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一会儿是层层叠叠的丘陵,一会儿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窗外暗下来,又明亮起来。仅用了3小时40分钟,列车便把我带到了广州南站。从车上下来,便感受到空气中的温暖和潮湿。我被人群推着向前走,有人说着四川话,有人说着东北话,似乎各地的人都在这里聚集。假期结束后,人们又从家乡陆续返回工作的城市。
  和朋友在北京路步行街会合。走在街道上,发现广州的花已经开了,紫花风铃木、紫荆花和木棉花都很好看,让人心动,是春天的感觉。果然是名副其实的花城,每一朵花开都应该被记录,用相机或者文字。
  好朋友是广东人,周末带我吃了很多广州美食。广州的早茶十分精致,可以从早晨吃到中午。北京路步行街的点都德挤满了食客。叉烧包、凤爪、虾饺、云吞面等都让我印象深刻,而一口柔韧又酥脆的红米肠入胃,便足够让时光定格。
  周日清晨,听到窗外雨声淅淅沥沥,我们坐车直奔二沙岛艺术公园。雨中的城市忽然安静下来。我们撑着伞走在海心桥上,置身珠江之上,烟雾缭绕。有轮船缓缓驶过,珠江边的高楼大厦隐于雾气之中。三三两两的行人走过,海心桥又归于安静。从二沙岛离开,我便乘车直奔广州南站返回武汉。下午5点半回到武汉,好朋友发微信说“哇,高铁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以后要常来广州玩。”
  是的,高铁让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也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半径。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