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缘分 见证友谊

 【字体:

蔡华建
  写作,是蔡宗周老师与这个世界交流的良好媒介,这是他的一种生活形态。他对读者袒露诚实,传送温暖,在娓娓叙述中直抵读者心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他的散文中读到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尊重,对大地的感恩。在遥远和未知的地方,相信也会有众多同道。
  《感恩大地》是蔡宗周老师的第33本著作,他的第5部散文集。在这部作品中,不论是往事回忆,还是近年新访,熟悉的大地、熟悉的风物、熟悉的生活,在作者笔下总是情思绵绵,思绪飞扬。散文集共分为五辑:“中大花木”“岭南大地”“从军纪事”“悠悠短笛”“文谭絮语”。
  第一辑“中大花木”,记录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山大学康乐园的美丽。这种绿色的美,是花木生态之美,人文环境之美,朝气蓬勃之美,再一次将人们带回了满园芳草、绿意葱茏、鸟语花香的校园。作者于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康乐园,我则是上世纪90年代就读于康乐园。虽相隔有年,却同样受到康乐园绿色的浸润,校园文化的熏陶,人文气息的感染。这也许是我们的缘分,我们友谊的纽带。书中提到的许多地方、许多花木,让我不禁忆起紫荆树下的漫步,白兰树丛的灯光,图书馆里的晨读,榕荫长廊的交谈……读着这些温暖的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一腔激情的青春岁月,中大校园的许多故事也瞬时涌上心头。图书馆所在的马岗顶的椰子树下,曾走过背着书包的我和许多熟悉的身影。文章中提到的怀士堂、西大球场、大竹园,也曾是我在校四年中常去的地方,因而读来格外亲切。文章中提及的一些人与事,有的我也熟悉,比如他家的老邻居,我们法律系的老教授端木正先生,曾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系里传诵着许多他的故事。端木正教授的高尚品德,更早于我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溶于我的血液中,无形地把强大力量灌输给我与同学。或许,正是这些地方、这些人与事,默默中凝聚了我对母校的情感,我为是中大校友而深感荣幸。
  第二辑“岭南大地”与第四辑“悠悠短笛”,是作者近年行走在南国大地上,所观、所感、所思、所想的收获。作者记录了岭南改革开放的深入,全面脱贫的变迁,新时代前进的步伐,大地上的新气象、新面貌、新风景。这些记录,长歌或短笛,都来自于心中,真诚地抒写出来,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时代、对大地的礼赞,是一个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我与作者都喜好文学,既是江西老乡,又同是广东散文诗学会的同仁。我们常因文学交流而聚首,也常因参加学会组织的采风活动而共游。因而作者书中书写的许多地方,我们是共同前往的。每次采风,作者目光所及总有新的发现,从化之行他发现了《凤溪流淌农家风》,佛山之行他写下了《禅城速写》。虽然我也写了有关文章,可当读了蔡老师的文章,不得不对他敏锐的思维、优美的文笔、精妙的构思、深邃的思想而叹服。如今,再读这些同去采风时留下的文章,似乎又带领我用新的眼光重游故地,感受生活的多彩和时代的亮色,涌起心中的情愫。
  第三辑“从军纪事”,是一组对大地感恩的文字,收录了作者年轻时从军戍边往事的十多篇文章,是致敬青春的岁月,记下军人的情怀,书写大地的情结。第五辑“文谭絮语”,则是作者与文友之间友情的记录,既有对几十年文字生涯的回顾,也有对远去的战友和朋友的缅怀和思念;有作者与文朋诗友间文学的切磋、写作的探讨,也有对文友作品的评价或赞许。这些书斋式的绵绵絮语中,流淌的都是作者对文字的敬畏,对友谊的珍惜。
  写作,是蔡宗周老师与这个世界交流的良好媒介,这是他的一种生活形态,他对读者袒露诚实,传送温暖,在娓娓叙述中直抵读者心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他的散文中读到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尊重,对大地的感恩。在遥远和未知的地方,相信也会有众多同道。
  读书,也是阅人,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一位长者的真挚、善良,读到他关心后辈的温暖心怀。我认识宗周老师多年,常在一些文学活动谈诗论文,他是少有的愿意诚恳而真挚地与我聊写作,并指出我的优点与欠缺,鼓励我不断前行的前辈。我常感幸运,在写作上能遇上明师,如果说,我这两三年在写作上有进步,那一定有宗周老师指导的功劳。
  引用张文峰先生在本书序言中的话稍加变化来表达我对宗周老师的敬意、表达我的欣喜:我以宗周老师为荣,因了这本书,历史将会同时记载我们的缘分,见证我们的友谊。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