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奕
郑州机务段关工委老同志为党团员讲述二七革命历史。李卫红 摄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普乐园会场举行。郑州机务段党委办公室 供图
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机务段南院入口处,一组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组雕塑像静静矗立在那里,向人们无声诉说着那段难以忘却的往事。它承载着中国铁路难以磨灭的红色历史,也见证着郑州机务段的发展历程。
郑州机务段始建于1906年,发轫于京汉、陇海铁路。新中国成立前,京汉、陇海两条铁路一直由陇海郑县机务段和平汉郑县机务段实行分线管理。1949年3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郑州铁路管理局对平汉陇海路实行统一管理,两个机务段正式合并为郑州陇平机务段,同年4月更名为郑州机务段。后来经过多次易名、调整,2006年3月,郑州机务段与郑州北机务段合并,定名为郑州机务段。
建段至今的115年,写满了往昔峥嵘与艰辛,镌刻着一代代郑机人拼搏的印记,见证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1906年,为了供机车车辆整备和煤水给养,当时的铁路管理部门在郑州设京汉铁路机务大厂。第二年,由于京汉铁路各修理厂面积扩充,又在郑州设京汉铁路机务小厂,主要任务是辅助修理工作,后更名为郑州修理厂。1910年,汴洛铁路通车,在郑州设停车厂,负责停贮机车,名义上称为厂,实际上是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工作间。
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声嘹亮的汽笛在京汉铁路机务大厂拉响,为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吹响了号角。作为二七大罢工的发源地之一,京汉铁路机务大厂职工积极投身罢工运动,革命精神也随着嘹亮的汽笛永远融入了郑机人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举行总同盟大罢工。在与军阀的斗争中,郑州机厂成立纠察队、敢死队,推选高斌为郑州罢工委员会负责人,和各地工人遵照总工会的命令配合罢工行动,使长达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全部陷入瘫痪状态。反动军警对高斌、姜海士等5人施以严刑,强迫他们下复工命令,但都得到了有力的回答:“我只有罢工的权利,没有复工的义务,没有总工会的命令,我们决不复工。”不论敌人使用什么手段折磨他,高斌回答的还是“决不复工”。
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传承弘扬英勇、团结、牺牲、奉献的精神,1985年,郑州铁路分局在郑州机务南段内兴建了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组雕塑像。时至今日,每年二七大罢工纪念日来临之际,郑州机务段各级组织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传承“二七”精神。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新中国成立后,郑州机务段的改革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郑州机务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铁路职工志愿抗美援朝预备队,职工踊跃报名,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郑州机务南北两段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全段面貌焕然一新。
2020年4月18日,是所有郑机人都难以忘却的日子,由郑州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高铁司机李振波担当的G806次列车准点驶离郑州东站,标志着郑州局集团公司配属的复兴号列车正式按图运行。2022年6月20日,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河南17个省辖市全部通高铁,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
岁月轮转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足迹。时至今日,“二七”精神依然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一股不竭的动力,激励指引着郑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的奋斗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