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的夜

 【字体:

王明明
  我有个朋友很爱用“黎明山川”来形容他的梦里老家——黎川,与这一地名并无多大关联的两个词恰到好处地道出了黎川的气质。山川似水、黎明胜火,是黎川古城留给我的印象。
  去黎川古城,像是突发奇想,实则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几年前,我路过古城,决定到城中走一走。彼时,古城改造整治工程正在启动,古街房屋渐次修缮,足见其日后全貌,心中不免期待。今年初,我到文旅部门工作,国庆假期第一天,我在单位值班,各重要景点报送来的旅游接待数据显示,黎川古城首日游客量竟突破5万人。黎川古城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来一探究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涌入闸机进入古城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条地处赣东南、赣闽交界处的明清古街,是江西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之一。脚踩青石板路,被连绵毗邻的600余家骑楼式店铺和100余幢江南风情明清古建筑包围,我仿佛走在通往历史的隧道中。点亮这条隧道的,是两侧二层木楼屋檐下亮起的红灯笼,是我们头顶连片的彩色灯盏和油纸伞,是覆盖着生态完好的黎川城的灿烂星河。芋糍、麻鸡、擂茶、灌芯糖……各色美食依次登场,饭庄、商铺在属于它们的时间舞台上尽情演绎。人流如水,我被推动着,沿老街从西北一路向东南,古床文化博物馆、油画艺术馆、汉服社、老街京剧票房等文化元素点缀在古街纵向的巷子里。在新丰桥头的张恨水广场,欢乐大巡游、旗袍汉服秀、文艺演出……锣鼓喧天,丰富的文娱活动吸引游客们纷纷围观过来。
  为了找到最佳“观众席位”,我登上了文物保护建筑——新丰桥。这座建于宋明时期的木构便桥后修缮成石墩木梁结构的敞轩廊桥,横跨于黎川县城南津街与篁竹街两岸之间,旧时是黎川县城西南各乡村通往福建邵武、建宁、泰宁的必经咽喉。我脚下,黎滩河支流熊村水与社苹水在此汇合,河水汤汤,吸引附近的百姓在水中纳凉。右前方,是另一座文物保护建筑——横港桥,圆拱形石礅桥体,桥上建有砖瓦结构亭宇,石门石窗。灯光月色下,古建古韵十足,令人禁不住望向远方。
  在这片刻凝思中,我突然意识到,黎川古城的繁华有一半要归功于这汩汩河流。人离不开水,人群栖水而居,清冷的水引来繁华的集市,带来经济的繁荣。倘若沿着古道画一条线,就能发现,古道一头连着福建邵武,一头连着江西黎川。据史料载,明清时,江右商帮达到顶峰,通过黄土关古道,商人们把闽北出产的纸、木材等运过武夷山,通过黎河进入长江水道源源不断运往全国,给福建和江西两省带来了财富,也造就了古道沿线繁华的黎川古城。
  黎川古城的美和浪漫也有一半要归功于这汩汩河流。有水的地方,总是有历史的印记,总是有浪漫的回想。人心有时也是水做的,倘若古街的热闹会让你想到生活的美好,那么新丰桥上坐一坐,便能让你窥见内心的荒芜。古桥,流水,适合与回忆做伴,适合想一个人——一个适合与你一道感受黎川古城的人。
  仔细想来,黎川古城也是属火的。人流如织,头顶是璀璨的灯火,“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名头更是带火了夜间经济。正想着,河对岸横港桥下的清水平台亮起了三盆篝火,清水平台早已用铁栅栏将游客拦在了更远处。平台上两三个人影浮动,接着,广播开始倒计时,随着“1”的喊出,金花四溅,非遗表演打铁花开始了。河岸变成火的海洋,随着3位传承人手中的动作和声响,火光时而绽放如树,时而飞速旋转成火球,时而按先后顺序间隔绽放、接续成火的银河。火花热闹开场,最终消散在清冷的黎河水面。
  黎川古城是水与火的交融,也是现代与历史的交会。今夜,行走在这条明清古街,就让自己做一回古人,在脑海里尽情播放一帧帧穿越后的浪漫遐想。
  夜色渐浓,我接到了在黎川工作的朋友的电话,他邀我在黎河岸一醉方休。我们吃着芋糍、麻鸡,喝着啤酒,畅聊人生。朋友揶揄说,你作为文人,今晚就应该住在古城里,清早起来推开木窗,在黎河岸漫步,别有一番味道。我则觉得缺了一场雨水,古城如画,更适合与雨夜为伴,推开木窗,倘若有绿树清脆、雨水滴答,看青石板氲成黛色,油纸伞和乌篷船才能找到它们在画里的最佳据点。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