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镌刻前行足迹

【字体:   

万蕊新
  每每与家人漫步在惠州站广场,我都思绪万千。20年前惠州站广场那一片片黄土坡早已不见踪影,车站广场宽阔整洁,地面铺满了大理石,玉兰灯的灯光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高铁站张开双臂迎接旅客的到来,也让惠州这座古城在铁路发展的画卷中舒展着历史的美与现代的美。
  20多年前,我随南下工作的父亲乘绿皮车从故乡出发,来到惠州。穿过站台,途经铁皮棚的候车室,雨滴顺着屋檐滴落在脸颊。凝望眼前这座城,想着即将在这里展开新的人生旅程,心头顿涌乡愁,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已分不清是喜悦还是忧伤。
  眺望惠州站广场,四面环山。购票厅前,很多人撑着雨伞排着长队,在期盼与渴望中等待着属于自己的车票。那场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牵着我的手,蹚着泥泞路来到住处。房子面积不大,父亲布置得很温馨,他用隔板把房间隔成了两个小单间。我的小卧室里,父亲特意在窗前放置了带书柜的小书桌,里面摆放着我喜爱的书。临窗能望到远方穿行的火车,熟悉的汽笛声响彻耳畔,让我在惠州这座城市感受到家乡的亲切与温暖。
  夜深人静,我喜欢与父亲沿着铁道线散步,驻足于车站石牌前,我常常望着站名入迷。夜色中,鹅城在铁道线上交织着朦胧的记忆。一行隽秀的站名字样出自父亲之手。那段时日,父亲通常晚上刻站名到很晚,一个个标准仿宋字体的站名,凝聚着父亲与工友们的心血。
  广东的夏天骄阳似火,我们住在楼顶的小宿舍里,如蒸笼般酷热难耐,唯一的铁皮吊扇悬挂在屋顶,整夜吱呀吱呀转个不停。地面铺满了刻刀、模板、框架、砂纸、专用笔等。父亲体胖,蹲下去刻字时间一长,半天直不起腰来。没一会儿工夫,父亲便汗流浃背。我不停地用小蒲扇扇着,为他带去一丝丝清凉,时不时用毛巾擦拭着他额头的汗珠,生怕汗水滴下来落在他刚写的字上。
  歇息时,我就与父亲一起趴在凉台上观望夜色阑珊的站台,新写的站名似乎在萌生新的希望,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与喜悦。
  白天,父亲与大伙儿顶着烈日安装站牌、喷漆……回来后工装已被汗水浸透。父亲见我眼圈有些泛红,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新,当你成为一名铁路人后,就能体会这其中的自豪了。”从那时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穿上和父亲一样的铁路制服。
  2000年,我从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惠州电务段,成了一名铁路信号工,工作地点就在惠州站。上班第一天,望着一趟趟列车安全平稳地抵达站台、旅客们发自内心的微笑,穿着铁路制服的我回想起父亲的话,心底顿生一种温暖与自豪。车站的站名意义深远,对于南来北往的旅客来说,车站是新的起点,亦是家的港湾,多少惠州人奋斗的足迹留在了车站,刻在了绵延的钢轨上。
  无数个夜晚,我坚守在惠州站信号楼,凝望着惠州站沉淀在时光里的美丽身影。2001年,惠州站由6502继电器联锁升级改造为计算机联锁,大量继电器等信号设备被计算机所替代,标志着这座城市铁路的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
  人生中第一次参与惠州站联锁试验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无数个不眠之夜,在亮如白昼的机械室里,我和同事们拿着图纸,核实每个电路的器件、元件等的参标,细心地核对每条电缆走向,我们深知联锁试验与列车安全运行密切相关,哪怕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都很重要。
  坐在微机监测机前,我们进行成千上万个开关量的实验与核实。数不清多少个严寒酷暑,与大伙儿忙碌在线路,晒得黝黑的我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当人们还在酣睡中,我们已经奔波在与惠州相连的谢岗、陈江小站。暮色中,一个“天窗”点下来,我们行走不少于6公里的区间,细致地检修及检测每个信号设备。施工结束时,天边已经泛起了白色柔纱。走在路肩,我看到了父亲当年写的站名,那里有惠州随京九铁路发展的印记。
  弹指一挥间,惠州迈入了高铁时代。惠州北站如一颗璀璨明珠,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莞惠城际铁路、厦深高铁的开通运营,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能参与高铁建设,是铁路人一生的骄傲。
  伴随多条高铁线的开通,待测的高铁器材堆积如山,我们细致地检测每项参标与数据。我们知道,每一个数值都与高铁安全紧密相连。
  记得2017年冬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了惠州南站器材临时送检的通知。当最后一件器材检测完毕时已是3点,想到早上就能把器材送往高铁站现场,我激动不已。
  每每与家人漫步在惠州站广场,我都思绪万千。20年前惠州站广场那一片片黄土山坡早已不见踪影,车站广场地面铺满了大理石,玉兰灯的灯光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不知不觉走到了莞惠城际铁路进站口。此情此景,怎能不令我想起当年父亲送哥哥回老家挤不上车的情景。10多个小时就这么在人群中站了回去,带回去的荔枝早已面目全非。如今,我与家人乘厦深高铁出行,3个多小时就能抵达株洲西站。与故乡的亲人一起品尝鲜嫩无比、晶莹剔透的荔枝,那抹清甜,让人感受到高铁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幸福。每逢节假日,惠州人从小金口站踏上莞惠城际铁路,十来分钟就抵达西湖东站,领略“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惠州西湖美景。
  列车驶过站台,风笛在空中留下悠长的乐音。时光在变,不变的是铁路人奋斗的脚步,不断延伸的钢轨镌刻着铁路人逐梦前行的足迹。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