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春
我是一名列车员,这么多年来,也算是走南闯北,去过全国不少地方,接触过不少地方的方言。由于地域不同,同样一个说法(语音相同),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甚至因为这个,还闹出过一些笑话来。
咱先说说,询问别人意见的时候,不同地方有不同说法。在山东,叫“行不行”;在河南,叫“中不中”;在江苏徐州,叫“管不管”;在重庆,叫“要不要得”。正是重庆的这句“要不要得”,还真让我闹了一次笑话。记得那时,济南开往重庆的K15次列车刚刚开行不久,我对重庆话还不太了解。在车上,有个重庆旅客要做一件事情,便问我“要不要得”,那意思是问“行不行”。我却把它理解成了“系裤子的腰带”。于是,我便很干脆地对那个旅客说:“谢谢,我不要腰带。”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全车厢旅客大笑起来,因为车厢里大都是川渝地区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我所说的“腰带”,同那个旅客所说的“要得”,根本就是两码事。后来,我把这件事讲给同事们听,也同样引起哈哈大笑。
我的老家是淄博桓台,我对象的老家是胶东海阳。虽然在同一个省份,语言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这不就在吃食上出现过误解。那是我们结婚的第一年,回我对象老家海阳。临吃饭的时候,听说要吃“古扎”,我就有些纳闷,这新女婿第一年上门,怎么就吃“古扎”。因为在我老家桓台,这“古扎”就是疙瘩汤。我对象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便笑了笑说:“我们这里的‘古扎’是水饺。”我这才恍然大悟,差一点又闹出误会来。
像这样音同义不同的,还有很多。比如济南说“耍耍”,那是要打架的意思。而在胶东那边,“耍耍”却是玩玩的意思。在济南,“吃么”是吃什么的意思,而在西安,“吃馍”则是吃馍馍的意思。当然,同样的说法在不同地方也可能表达相同的意思。这不前边所说的“耍耍”,重庆、四川那边和胶东半岛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玩玩的意思。
说起来,方言真的很有意思,很有韵味。试想,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数不胜数,方言带来的趣闻也有很多。哪一天行走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中,在观赏美丽风景的时候,不妨多去领略各地方言的魅力,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