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与高原铁路邂逅

【字体:   

陈梦竹

  天是一尘不染的湛蓝,云是洁净无瑕的雪白。两种颜色共同构成了雪域高原天空的主色调,白点缀着蓝,蓝映衬着白,如轻舟浮碧海。被高原天空征服的我,看着窗外,望向远处。到了夜晚,高原宁静而浪漫,火车似巨龙,在绚丽浩瀚、繁星闪烁的星空下长鸣而过。
  揭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时光回到3年前的初夏时节,那些令我魂牵梦绕的日子。
  2019年5月,我第一次进藏,虽不似文艺青年般抱有净化灵魂、洗涤心灵的想法,却也怀着探索神秘未知土地、捕捉高原风情的猎奇心态。这片雪域高原是极富魔力的地方,初识竟感莫名熟悉。仅一次,心中便有了它的一席之地。从此心心念念,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火车一路向西,蜿蜒前进,朝着那最纯净的圣地行驶着。翻过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里,横跨雪山冰川、戈壁荒漠、湖泊草甸……风景在路上,路在窗外。我倚在窗前尽情领略沿途这无雕琢无粉饰的自然风光,风景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
  天是一尘不染的湛蓝,云是洁净无瑕的雪白。两种颜色共同构成了雪域高原天空的主色调,白点缀着蓝,蓝映衬着白,如轻舟浮碧海。被高原天空征服的我,看着窗外,望向远处。
  晴空白云和峰顶积雪在天地交界处相互依偎着。向下是连绵起伏、巍峨俊俏的雪山,向上是时而绵厚似絮、时而柔美如绢的云朵。迎着明朗灿烂的阳光眺望远方,在宽广无垠的天地之间、苍穹之下,五彩经幡正随着高原清冽的风飘动飞扬、散发芬芳。
  在广袤辽阔的草甸上、在白雪皑皑的圣山下、在如翡翠般清澈碧蓝的湖泊边,自由的生灵们纵情呼吸着。高原的夜晚是那样宁静与浪漫,火车似巨龙,在绚丽浩瀚、繁星闪烁的星空下长鸣而过。
  火车上的我们心照不宣,趴在窗前,不敢眨眼,凝视着眼前的一切,全然忘却了因海拔升高导致的轻微高反。每一秒都是不同的风景,生怕漏看任何一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此我们不停地拍照、录像,祈盼留住每一个美好瞬间。
  当然,除了美景,同样忘不了的还有那些与我产生交集的人。车窗外白雪皑皑,车厢内却温暖如春。
  阳光透过车窗玻璃洒进车厢,打在桑吉脸上,他黑黝黝的皮肤泛着金光,孩子在他膝前无拘无束地嬉戏,妻子侧着身轻轻靠在他的肩头。青藏铁路的开通让他的人生有了新的选择——离开家乡去内地闯荡。如今日子充裕富足的他带着妻儿回安多看望父母。看着淳朴敦厚的桑吉咧嘴笑时的满口白牙,我不禁为他们一家三口的温馨幸福感到欣慰。桑吉告诉我,如今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也计划返回家乡,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豪迈坚毅的词句、真诚豁达的语气着实令人动容。
  近半个小时后,火车驶出深邃悠长的新关角隧道,阳光顷刻间涌入车厢,洒进每个角落。
  我忘不了关角山下哽咽流泪的老铁道兵。他告诉我们,他的战友永远埋在了这片雪域高原,但也永恒矗立在了世界屋脊之上。火车从关角山下呼啸驶过,我们又听到了风笛声。此时,这声音是如此绵远悠长,又如此铿锵有力。
  我忘不了拉萨宗角禄康公园广场上跳锅庄舞的藏族三姐妹。一群人欢脱喜悦地围成圈跳着锅庄舞,藏族三姐妹脸上洋溢着幸福,热情地教我跳舞。
  我忘不了日喀则站给我献哈达、与我同龄的藏族女孩边珍。她浓眉大眼、五官立体,笑容腼腆含蓄。边珍告诉我,过去4年,她坐着火车穿梭在成都与拉萨之间。在内地民族大学读书的日子令她难忘,各族同学和谐相处、热情友善,学校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篝火晚会、民歌会等活动,为各民族的同学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她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一名铁路人。
  火车掠过人间仙境,其脚下却布满坎坷艰辛。铁锤、铁锹、钢钎、镐头……千千万万建设者风餐露宿、夙兴夜寐,破解冻土难题、抵抗高寒缺氧、挑战生命极限。这样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坚守在“生命禁区”的铁路守护者。于我而言,青藏铁路不再是两条冰冷的钢轨,而是一条生命线,是英勇的“天路”建设者用汗水用生命铺就的路,是通向“世界屋脊”的团结路、幸福路。“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藏族儿女身上和身边的故事。青藏铁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正带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