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行

 【字体:

■安 敦


2009年,襄渝铁路增建二线开通运营,列车行驶在陕西白河县境内。曹敬虎 摄

  秦岭和大巴山两道巨大的屏障横亘陕南,分隔了关中和四川盆地。长江的支流汉江在两山间穿行,流经陕西汉中、安康。襄渝铁路就在陕南山区中沿汉江而行。去年冬天,我有幸沿襄渝线旅行,一览陕南山区的风貌。

  去年冬,沿襄渝铁路旅行算是个偶然决定。我从西安出发,取道陕南,沿西康线、襄渝线到十堰。地图上地形崎岖的秦巴山区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驱使着我走进秦岭、大巴山绵亘的陕南地区,一探究竟。
  从西安出发南下十堰,第一站便是安康。我从西安市区赶到西安南站乘坐K1573次列车小费了一番周折,列车到达安康站已是深夜,我已悄然离开关中平原,进入了秦巴山区。在车站附近宿一晚,便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
  襄渝铁路从湖北襄樊(已改名襄阳)到重庆,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2009年,襄渝铁路增建二线开通运营。绵延川、陕、鄂三省的秦巴山区,借助襄渝铁路打通了和外界交流的通道。
  行程匆忙,我在安康站附近转了转,紧接着就乘坐K352次列车前往襄渝铁路上行在陕西省的最后一站——白河县站。列车不到8点就出发了。这座夹在秦岭和大巴山中间的城市,清早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我匆匆一瞥车站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便乘上列车向更深的山区驶去。
  列车很快离开了安康市区,进入山区,沿汉江北岸前行,我终于得以一睹秦巴山区的容貌。汉江两岸的山峦,冬季青翠之色不减。群山中时而能见到零星的建在山上的房屋。汉江碧绿的水面上有些许船只。置身这大山之间,铁路延伸的远方即是希望。列车到达旬阳,两岸人烟才多了起来。
  汉江过旬阳后,河道变得弯曲,铁路在不少路段裁弯取直,穿山隧道也就多了起来,隧道外的景色颇为壮丽。在一个叫构元的镇子以东,铁路跨过汉江,开始沿南岸行走。在通过蜀河等车站后,列车到达白河县站。
  白河县站位于陕西省白河县城以西,北依汉江。这一段汉江已经是陕鄂两省的界河,北岸属湖北省郧西县。在白河县城另有一个白河东站。为什么白河这样一个小县城有两个火车站呢?原来襄渝铁路增建二线建成后,较老的白河县站停靠上行(襄阳方向)列车,而白河东站停靠下行(重庆方向)列车。这样的设计我想一定程度上是地形崎岖的结果。
  白河县附近,汉江上连接陕鄂两省的大桥还没建成,到河对岸湖北省的村庄只能走水路坐摆渡船。如果通过陆路到白河县城,只能走崎岖的山路。我坐上接站车来到县城,县城特别的地形、特别的建筑让我领略到在这片山区建设的艰辛。
  这座规模不大的山城中,具有年代感的建筑物贴着山体而建,像峭壁一样立在狭窄的道路两边,颇有“一线天”的味道。来到这里才体会到平面地图是多么苍白无力,看似道路两侧的两个地方实际上是在崖顶崖底。汉江的支流白石河穿过县城,我站在河边才发现密密麻麻的建筑物层层叠叠地堆在山上。
  白河东站的下一趟列车是K261次列车。我注意到这趟列车在停旬阳站前还在一个叫蜀河的车站停靠。我决定乘K261次列车到蜀河站一探究竟。白河东站在县城里,进站后我惊异地发现这个站的两边都是隧道,站台的一部分甚至还在隧道里。列车进站后,有一段只能停在隧道里面,而我所在的18号车厢是最后一节,要深入隧道才能上车。
  我和不少旅客在蜀河站下车,一出站他们便急匆匆地向江边走去。我跟随他们来到江边的一个简易渡口,才恍然大悟,蜀河站在汉江南岸,而蜀河镇在汉江北岸。汉江上没有桥,渡船便成了从镇上到火车站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我和五六名旅客上了船,交了5元一人的渡船费,船便驶离岸边。到了江中心,视野开阔起来。只见两岸青山连绵不绝,聚落稀少,偶尔能看见在沿江公路上驶过的汽车。船开得并不快,站在船头放眼四望十分惬意。
  蜀河镇是个挺古朴的镇子,刚开发旅游没多久。渡船也是为了接驳旅客而开,下午6点驶回对岸接驳K768次列车。我在镇上游览一番,离列车开车尚早。镇上有发车密度不小的班车开往旬阳县城,我便搭上一趟车到了旬阳站,再乘火车前往十堰。
  至今,我仍无法忘记秦巴山区风景之秀丽、交通之艰辛、百姓之质朴。后来我读到一个故事,主人公从陕南一个山村去省城西安读书,要先乘车去蜀河镇,坐渡船去蜀河站,再换乘多次火车,经襄渝线、阳安线、宝成线、陇海线,6天才到达西安。在铁路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再也不需如此大费周折。
  陕南山区深深震撼了我,绵亘的大山造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也带来了交通的不便。陕南山区得益于襄渝铁路,才与山外的世界连接起来。乘车经过的我终究只是个过客,而像旬阳站标语所说“安心山区”的居民,对此应当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