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文
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苗圃街道,有一个新建的衡阳铁路文化广场。广场西边,有两株饱经沧桑的大樟树傲然挺立。它们树干粗壮,树冠宽大,绿叶婆娑,气韵不凡,撑起一方天空,给往来行人遮风挡雨,也给广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是衡阳市赫赫有名的苗圃大树。据专家考证,两棵树都已有370多年的树龄。苗圃大树也是这里的地名。在不远处,设有以苗圃命名的公交车站。
说到苗圃大树,熟悉的人马上就会想到衡阳铁路。新中国成立前,大树旁曾是粤汉铁路管理局机关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至1953年,也曾是衡阳铁路管理局机关所在地。可以说,苗圃大树留存了一份衡阳铁路的辉煌印记。
许多年前,大树旁有一个长50多米、宽30多米的水塘。后来,这个水塘被填埋,修建了衡阳铁路文化宫的一栋活动楼和一个小广场,现在已被改造成衡阳铁路文化广场的一部分。
苗圃大树的由来有些故事。1938年秋,因抗战需要,粤汉铁路管理局机关由武昌徐家棚迁往衡阳苗圃,从此开启了衡阳铁路的辉煌历程。在粤汉铁路管理局机关迁来前,苗圃附近原是一块丘陵山地,也可以说是一片荒山野岭。当时的地名叫洪塘冲和杜家冲。那为什么后来这一块地域叫苗圃了呢?这自然与粤汉铁路的修建有关。1929年到1936年,国民政府组织修建贯穿衡阳的粤汉铁路株韶段。因铁路两边需要栽种树木,他们便在现苗圃公园处建立了一个培育树苗的小林场,也即苗圃。
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铁路苗圃的原因,在粤汉铁路建成以后,这里建起了一些铁路单位和员工家属房,形成了居民区。于是,附近这一块地方就被称为苗圃,而长在这里的大樟树也被冠以苗圃大树之名。后来,在行政区划上,这里被确定为苗圃里。再后来,附近先后建成的一些单位和场所也都被冠以“苗圃”之名,如苗圃广场、苗圃邮电所、苗圃公园、苗圃食堂、苗圃卫生所等。
1955年,衡阳市建立城区街道时,又把这个林场也就是苗圃周围的区域定名为苗圃街道,管辖清泉里、东方里、服务里、健康里、光华里等10多个带“里”的居委会,现在合并为8个社区。
其实,苗圃里只是在苗圃大树西面往苗圃公园的一块区域。在苗圃大树东边的一块区域,因为苗圃大树这一嘉树,被命名为嘉树里。当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机关并不是设在苗圃里,而是在嘉树里及北面的光华里一片区域建房办公。新中国成立后,衡阳铁路管理局机关又在嘉树里南边的保卫里建了一些办公房屋。严格地说,当年粤汉铁路管理局机关是由武昌徐家棚迁往了衡阳的洪塘冲、杜家冲一带(即今嘉树里、光华里一带)。因嘉树里和光华里后来由苗圃街道管辖,所以,现在一般说粤汉铁路管理局机关迁移至衡阳苗圃。
苗圃大树经历数百年风雨,枝繁叶茂,四季常青。80多年来,苗圃大树见证了衡阳地区铁路的发展和变迁,目睹了铁路的繁荣盛况。同时,一代代铁路人在苗圃大树周围长大,从苗圃大树下走出去。如今,这里已成为他们的家园和故土,保留了一份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