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蕊新
母亲怀我时,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超负荷的劳动,身体极度虚弱。历尽周折,母亲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3斤左右的我。出生后,我迅速被送进了保温箱,母亲的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她隔着窗户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远远看着我的样子,对她来说已是极大的安慰。
父亲工资微薄,为了节约开销,母亲索性把病床退掉,和父亲在监护室门外看护我。母亲生我时是初春,湖南的深夜很冷,我在恒温箱里的那段日子,父母就靠从家里带来的棉被倚靠在长椅上,度过一个个长夜。我不敢想象,湖南那些寒冷的夜晚,他们在医院冻得打哆嗦的情景。
两个月后,我的身体恢复正常,终于可以出院了。回到家中,母亲试着用米汤水喂我。起初,我一口都吃不下。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母亲特意让父亲买来葡萄糖,想方设法换不同口味的米汤水来喂养我。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我一天天长大,母亲原本一头乌黑的秀发却爬满了银丝。
我从记事起就羡慕别的孩子,因为他们出门总有父母宠着抱着,母亲却从不这样对我。我走累了,母亲还是会让我走完该走的路段。那时,我觉得她好“狠心”。看到我委屈得掉眼泪,母亲帮我擦拭着眼泪说:“孩子,你长大了会懂妈妈的。”春夏秋冬,我和母亲一起走在离家1公里的山路上,每回带我走完这段崎岖的小路,她都会把我举过双肩,给我一个甜蜜的吻。母亲的吻是那么温暖,暖到我的心里。
在母亲的陪伴下,原本喜欢撒娇的我开始变得坚毅,原本医生判定长不大、体弱多病的我如今长得很结实,个头也比普通孩子高。我终于懂了母亲的“狠心”——拥有健康体魄是人生的基石;人生的路要自己走,只有坚持,才能走向人生的远方。在那条山路上,我哭过、闹过、害怕过、摔倒过,却从未放弃过……如今回想起来,这都源于母亲对我的磨炼。
母亲没什么文化,为了照顾弟妹,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初小就辍学回家,和家里的大人一起支撑起整个家。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她对书的热爱。从小我就听外婆说,弟妹上学的书,她都视若宝贝,晚上干完农活回家,她就点上煤油灯在小屋里看书。
母亲爱读书的习惯影响了我,如今,我的生活也离不开书。她的阅读笔记上有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你要是和书本交上了朋友,就会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那歪歪扭扭的圆珠笔字,在我心中是那么美,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母亲省吃俭用,但在读书方面从不亏待我。书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学校每年征订书刊时,我总是最积极的。我要买书时,母亲常常把一沓分票、角票放在我手心,嘱咐我千万要放好。我的眼里沁满了泪花,我知道这些钱都是她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我拿在手上觉得格外珍贵。
我遨游在文学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学到哪记到哪。日积月累,读书笔记成了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那时,小伙伴们都爱来我家看书,意犹未尽时,还爱带上一两本回去看。同村的一个小女孩喜欢《一颗铜钮扣》,我恋恋不舍,母亲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告诉我好书要分享。我极不情愿地将书放在女孩手上。后来,她在田间玩耍时不小心弄丢了书,我伤心至极。母亲带着我在田野的草丛里找回了那本书。因雨水浸透,书已面目全非,溅满了泥浆,我心痛不已。回到家中,母亲带着我一页页地擦拭干净,放在通风的地方吹干,又将褶皱的书页压平,书又像新的一样了。
这本《一颗铜钮扣》一直伴我左右,如同母亲的爱珍藏在我内心深处。母亲的睿智与坚韧一直影响着我,像极了这颗永不褪色的铜钮扣,在时光中沉淀着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