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东海之滨,滚滚东逝的闽江穿城而过,淘尽了多少古今往事,飘零了几多绮丽繁华。然而,在滔滔江水之上,卧波雄桥之中,铿锵的汽笛在久久地激荡,这是一座城市经久不息的回声,将铁路故事编排进了城市发展的曲谱,雄浑激扬的旋律成为时代琴弦发出的强音……
老福州站的记忆
2200多年前,福州建城;57年前,福州站建站。57年之于2200多年,如若涓涓细流汇于江海。900多年前,福州始植榕树;11年前,状若榕树的新福州站拔起于地平线。11年相较900多年,似满树葱茏中的一抹新绿。
57年时光浸染,有着数不尽的历史,已经融入岁月长河里的时间坐标;11年栉风沐雨,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已然成为一座城市的地理坐标。时间的坐标纵贯古今,地理的坐标横亘东西,纵横交织间,福州站翻开了厚重的书页,把一行行精美的文字演绎成记忆中的风景……
1956年3月,鹰厦线外洋站成为一条铁路的新起点,这条名为外福线的铁路,依枕着闽江坚强的臂弯,呼应着滔滔东逝江水的召唤,迈着坚定步伐,一路挺进有着榕城之称的福州。1958年12月1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福州至鹰潭的旅客列车,在嘹亮的汽笛声中缓缓驶离了车站,如同空灵的巨笔,在大地宣纸上挥洒出遒劲有力的诗行,将一个动人而又好听的名字——福州站,写进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史册。
当年的福州站,是东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大站。在略显空旷的福州市郊,车站巍峨壮丽,气度不凡,以近邻建筑无法企及的海拔高度“一览众山小”,在城市的东南一隅独领风骚。大波浪形的屋顶美轮美奂,却似东海奔涌的海潮,在日升日落间,脉动着大地的心音;在朝云暮雨中,流淌着城市的心语。旅人,从这里带着故乡的体温奔向四方;归客,从这里带着游子的思绪踏上故土。昔日的福州站,见证着如烟的历史,收藏着缕缕温情,在漫漫的时光中酝酿着一坛坛好酒,不知醉倒了多少过客……
然而,人生易老,无情的时光终将模糊青春记忆。2002年11月26日,福州站被爆破拆除。当天14时50分,随着一声巨响,老福州站站房轰然倒塌,升腾起的烟尘如同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向这位在铁路线上坚守了44年的老兵敬上最后一个军礼!数千群众观看了爆破过程,慨叹岁月流转。
新福州站的故事
时间的巨手合上了44载岁月的影集,翻开了崭新的鸿篇,2004年8月,新福州站建成。站,依然在原地守望,只是时代的放大镜宏阔了新的图景,800人候车室变成了6000人候车室,面积从5600平方米变成2.1万平方米;景,依然是城市的风景线,只是时代的魔术棒绚丽多姿,屋顶五朵“波浪”变幻成五支“大伞”,状若华盖,却似榕城的榕树遮荫蔽日;车,依然穿梭往返,只是时代的发动机铿锵轰鸣,变幻出中国全新的速度,挟风掣电间闪动着动车组亮丽的身影……
车站新扉页上刊首语让人激荡,却有更精彩的故事在不断续写。2008年,福州站新建北站房、北广场,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憧憬和期待……
时间如流,2015年1月,全新的福州站又一次抖落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建设者用1800多个日夜绘制的精美长卷,北站房上五座波浪形的拱门,似乎在描摹着50多年前波浪式的屋顶,时光的镜头翻拍出旧日的影像,怀古的思绪如同岁月里的游鱼,沿着记忆之源悄然回溯……
新的车站,新的风景。车站“王威服务台”等知名服务品牌,涵养城市文明的水源,汩汩长流,催开了无数的精神文明之花。传承着文明的馨香,福州站正抖落历史的仆仆风尘,在前进征程中散发着一路芬芳……
与此同时,一座新的车站也迅速成为福州城市的新地标。那是2010年4月新建的福州南站。高大雄伟的福州南站耸立于福州南郊的地平线上,与福州站一南一北,相互呼应,构建了福州城市双站并峙的格局,成为城市美的风景线。
还需追溯的往事
福州螺洲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晚清一代名臣陈宝琛的故居,是一座清幽的去处。徜徉其间,凝视着大理石上镌刻着的陈宝琛传略,“筹建铁路”的字样跃入眼帘,如同投进岁月深池里的一枚小石,泛起了一段沉寂在时间谷底的历史往事,将福州与铁路的渊源上溯至百年之前。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8月,在京的闽籍官员发起筹办福建铁路的倡议,共推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负责铁路筹建事宜。同年10月,陈宝琛在福州成立商办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次月,公司订立《商办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招股章程》,章程决定先招股600万元,作为首期铁路建设资金。之后,陈宝琛亲赴东南亚招股,福建籍华侨踊跃募股170余万元。
1906年,公司公布《商办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暂定章程》,章程对福建铁路进行了总体规划,决定全省建设两大铁路干线。两条铁路的地理构架,按照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一横一纵”。“一横”:由福州造至延平府(今福建南平市延平区),从延平府分两路,一路由延平造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以接浙江;另一路由延平造至邵武府,以接江西。“一纵”:自福州造至兴化(今福建莆田),历泉州、漳州,以接广东。
“一横一纵”的铁路皆以福州为起点。福州修建铁路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却是时乖运蹇,如同五彩斑斓的肥皂剧,很快就在时间的舞台上悄然谢幕……首先规划修建的“一纵”铁路(福州至漳州),最先动工的不是干线铁路,而是漳州至厦门的28公里港口铁路支线。1910年5月9日,漳厦铁路建成通车。然而就是这短短20多公里的“盲肠”铁路,也是举步维艰、命运多舛。该支线1930年11月停运,1938年5月全线拆除。福州建设铁路的梦想,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凋零在时间的长河里,化作了旧时代铁路兴国的南柯一梦。
沿着发展的脉络展望未来
公元1958年,中国地图上黑白相间的铁路线延展至福州。这一年,全长186公里的外福铁路(外洋至福州铁路)修通,将福州纳入中国铁路的版图。自此,国民经济大动脉上往来奔忙的火车头,呼啸着驰入了福州城市发展的轨道。
当年,由于台海关系紧张,福州处于海防前线,匆忙之间修建的外福铁路属于战备铁路,线路等级低,火车速度慢;同时,福州处于全国铁路网的末梢,铁路成为福州城市发展的 “瓶颈”。直至1970年,福州铁路才向前迈出了一小步,当年福州至马尾的铁路修通,这条全长仅仅21公里的铁路支线,弥补了1906年《商办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暂定章程》所规划的修建福州铁路港口支线的缺憾。之后,关于福州铁路的历史,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如同时光深处一本泛黄的老教材,在似水流年中用相同的篇目讲述着相似的故事……
时间的列车驶入了21世纪,福州铁路建设终于迎来了历史性大提速,城市发展的纪念碑上镌刻着这些难忘的时刻:
2009年10月1日,温福铁路通车运营;2010年4月26日,福厦铁路建成通车;2013年9月26日,向莆铁路全线通车;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运营。
一条条高铁编织着城市新的梦想。不久的将来,南三龙、福平和福厦高铁的动车组列车也将驶入福州站,当年尽头式的车站,变成了东南沿海重要路网式车站。岁月倏忽,白云苍狗之间,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镜头,将铁路建设的难忘瞬间,定格为城市发展的永恒影像,用心品读,车流飞驰、铿锵的诗韵在心弦上悄然震颤……
(作者方腾,供职于南昌铁路局办公室。工作之余喜爱散文写作,约有40余万字作品散见报刊,作品在厦门日报社等单位组织的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