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跟姥姥去农村串门,先坐火车再坐马车。
那是我头一次坐火车,感觉上火车比马车快,比自行车快,但有时并没有汽车快,小轿车有时一撒欢就超过了它。
印象最深的就是火车的绿色了,它是深绿色的,进站时像一条绿色长龙般驶过来,然后喘着粗气停在你面前,车门打开,列车员熟练的跳下车很优雅的打着手势请您上车,那场景让我感觉亲切温馨。以致后来写作文写到火车,最常用的形容词就是“绿色长龙”了。
求学时,母亲最盼这“绿色长龙”了,每到周六,她都站在门口,眼巴巴的盼着“绿色长龙”早些驶来,聊解她的思念之苦。我也盼着尽快挤上这“绿色长龙”,挤上一条回家的路。
记得那时的列车座椅多是“硬板”,坐一趟感觉十分疲劳。而且路基质量不好,停靠站过多,想跑也跑不快。即使这样,能坐一回“绿色长龙”也是当时很多农村人一生的企盼。
参加工作后进了铁路,那绿色长龙就驶进我的生命里了,它伴随了我大半生。它曾经让我感动和骄傲。
本以为旅客列车就是这种颜色了,却不知什么时候它悄悄地改变了。大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吧,一列列橘红的、棕红的、银灰的、蓝白相间的、黄绿相间的、纯白的列车驶进我的视野,驶进我们的生活,它颠覆了火车的传统颜色,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火车。
你看吧,它的车型也发生了变化,它已不是单一的硬座软座车了,而是变成了一等座车、二等座车、放像车、酒吧车,还有双层客车、双层卧车。
列车的速度也今非昔比了。铁路经过六次大提速,已经有了时速260多公里的动车组,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还有了夕发朝至列车和一站直达列车。它正在满足着人们日益变化不断提升的生活追求,它变得更加人性化了。以前我从天津到北京至少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不到30分钟,火车已经实现了公交化,这是多么喜人的变化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火车已经驶过绿色,伴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驶进了我们多彩的生活。
现在,我的儿子写文章写到火车,用的已不是“绿色长龙”了,他用的是“风驰电掣”、“流光溢彩”了。他甚至可以写出“火车象一道五彩的长虹挂在高高的桥梁上空”这样很意像的词语了。
我是铁路人,因此我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火车从车种、车型、设备、速度差不多已经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这不仅是列车本身的改变,它来自无数铁路人的智慧和汗水,它裹夹着新时代铁路人的精气神。它让你感受到这变化对所有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就说那动车组吧,它已经遍布京广、京沪、京九、京哈、陇海等所有干线。如你有幸坐上动车组,在阳光下光芒四射的飞驰,你会象坐在飞机里一样舒适。列车的座椅都朝着一个方向,会让你丢弃眩晕感,尽情享受旅途的快乐。我家就住在铁路附近,听到动车组的笛音,伏窗去看,它已呼啸着远去,象一把利剑一样刺向远方,帮助列车上所有的人们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和希望。现在,再快的汽车也追不上火车了,我只能看见公路上的汽车在动车组旁边排着队向后退去。
如果你经常出差和旅游,你会看到,在干线和客运专线上已经看不到多少“绿色列车”了,它似乎已经是陈旧过时的代名词。火车已经驶进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时代,这更趋向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也更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火车已经驶过绿色,驶过春天,向着收获的季节,“五彩斑斓”的秋天驶来。它已经收获了很多,它还将收获更多。
但绿色是铁路旅客列车的原始颜色,是它生命历程的本色。如果说铁路是一条永无止息的河流,那“绿色”就是它的颜色之源,生命之源。它曾带给我们多少温馨的影像和难忘的记忆呵。
绿色,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