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的根本宗旨,是铁路人的行动指南,是铁路职工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一切以人民群众评价为准则的庄严承诺。时代在变,但誓言永恒,“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永不褪色。
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历史渊源
“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是在铁路运输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早在1948年,东北人民政府在《东北经济建设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铁路为人民服务、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目标。1949年毛主席为《人民铁道》报亲笔题写刊名,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发表了“建设新的人民铁道”的发刊词。从此,“人民铁道”这四个体现中国铁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字,就成为新中国铁路的代名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铁路因“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的特点闻名全国,铁路职工也因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而被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那一时期,铁路涌现出一大批以“人民的好车站”——新民车站为代表的模范群体和先进人物。在这些先进典型的实践引领下,“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逐渐在铁路人心中生根发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整顿运输生产秩序,搞好客货服务工作,全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于1982、1983年先后2次开展“人民铁路为人民”活动,集中对干部职工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假如我是一个旅客、货主”“假如旅客是我的亲人”“假如运的货物是我自己的”大讨论,广泛征求旅客货主意见,针对性制定工作措施,使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1983年,铁道部针对行车安全和装卸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上一下两杜绝”要求,并决定创建“三优文明路”,这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活动的延续,有力推动了全路服务质量的提升。
之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的期盼越来越高,对铁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职业道德建设随之被提上重要日程。1995年,原铁道部政治部印发了《人民铁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出了“尊客爱货、热情周到,遵章守纪、保证安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注重质量、讲究信誉,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爱路护路、尽职尽责,率先垂范、当好公仆”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铁路主要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明确指出“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要以“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为目标,用“人民铁路为人民”来规范铁路人的一言一行,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得到新的传扬。
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传承发展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论铁路发展的哪个历史时期,铁路总是紧紧围绕着“人民铁路为人民”这个根本宗旨,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宗旨,规范着铁路人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必须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就不遗余力去做,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旗帜鲜明反对;意味着必须聚焦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坚持不懈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品质,不断交出一份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201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原铁道部发出在全路客运窗口广泛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号召全路干部职工认真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自觉把“人民群众满意”的评价标准落实到服务旅客工作全过程,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的新期待,提高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的满意度。随后,全路掀起了服务旅客、创先争优热潮,铁路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铁路行业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铁路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求,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理念,赋予铁路服务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的时代内涵,引导铁路人在思想上、感情上、工作上,像对待亲人一样善待旅客、服务旅客,进一步丰富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内涵和外延。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全路组织开展了“旅客满意、货主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干部职工从硬件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入手,争先恐后、创新创优,先后涌现出“微笑天使”孙奇、“时代楷模”158雷锋服务站等一大批服务明星和服务品牌,影响和带动了铁路服务品质的提升。
2016年以来,铁路深入落实中央要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力量推行客运提质计划,打造绿色、安全、便捷、舒适、时尚的客运产品,推出网络购票、移动支付、智能导航、刷脸进站、自助订餐、站车WIFI、高铁极速达等特色服务,不断满足个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出行需求;开展货运增量行动,铁路年货运发送量超30亿吨、换算周转量38900亿吨公里,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加速构建系列产品体系、技术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2018、2019年春运期间,铁路提出了 “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春运目标,推出电子客票等一系列便民举措,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有了全新的呈现形式和具体表达。
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现实意义
培育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对于铁路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新时代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坚持践行和弘扬“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就是要引导铁路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铁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
第二,新时代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推进铁路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时代,坚持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必将引领铁路在实现“三个世界领先”和“三个进一步提升”的进程中,不忘人民重托,不负历史使命,切实找准工作定位、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新的发展,使总公司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三,新时代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值越高,对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期盼就越迫切。新时代,坚持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是对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的回应,必将激励干部职工从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满足客户发货需求等方面久久为功,优化供给、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铁道党校党建和基本理论部 吴敏燕)
版权所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3716号-2 严禁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发布上网
技术支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 邮 编: 100844
手机网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