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走出的“电气专家”
——记兰州车辆段电气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田伟明

发布时间:2023-04-05 【字体:

图为田伟明正在检修逆变器电源板卡。
  将电路板卡置于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屏上出现了放大的芯片焊点画面。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电气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田伟明右手拿起小巧的焊枪,蘸上焊油,左手轻捏焊锡丝,熟练地“点”向焊点。随着一股淡淡的青烟飘起,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入路31年来,田伟明躬耕铁路客车电气领域,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行业佼佼者的蜕变。他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彰显出新时代铁路产业工人的精神底色,体现了铁路职工在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实践中的崭新风貌。
  心怀热爱,情系铁路电气
  田伟明从小就爱琢磨、好奇心强,把家里的收音机、闹钟拆了,还能照原样装回去,动手能力远超同龄人。1992年从部队退役后,田伟明来到兰州车辆段,成为一名车辆电工,守护旅客列车电气设备安全。
  刚工作不久,田伟明跟随班组师傅处理一起列车联网故障。这趟车几小时后就要上线运行,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故障仍然未能排除,大家都十分着急。此时,在一旁负责递工具的田伟明站了出来:“师傅,我来试试!”他在部队服役时,从事的是航空工业无线电检测维修工作,而这次故障恰好是信号传输故障。通过仔细查看电路图,田伟明顺利找到了故障原因,并成功排除了故障,受到了老师傅的称赞。
  “铁路工作的需要,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从那时起,田伟明就将个人命运与铁路客车电气事业紧紧绑在了一起。旁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客车电气检修工作,他却十分专注痴迷,决心要排除自己遇到的所有铁路客车电气故障。
  成如容易却艰辛。一有时间,田伟明就捧起厚厚的电气设备工作原理说明书,查看密密麻麻的客车电气设备电路图,上车、钻地沟苦练技术本领。车辆电工在外检修,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可田伟明是哪儿有故障就“长”在哪儿,常常在寒风中一根根校对节点配线,被冻伤也全然不知。
  经过一次次摔打历练,田伟明“吃透”了他接触到的所有车型电气设备,摸透了这些老伙计的“脾气”,成了段里电气检修的行家里手。
  2012年,在兰州铁路局车辆系统职业技能比武中,田伟明一战成名,勇夺个人全能第一。同年,他在全路客车车辆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个人全能第八的好成绩,并获火车头奖章。
  2015年6月,“田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由此,田伟明也迎来了奋斗的高光时刻。
  工作室组建之初,连台像样的故障检测模拟设备都没有。田伟明除了从网上、电子市场淘来二手电器配件、电子产品外,还处处留心,将别人丢弃的控制板乃至按钮都捡到“百宝箱”里。他还软磨硬泡要来报废的塞拉门检测台,经过车钳铆焊一通鼓捣,竟然魔术般地制成了电源板卡检测台、列车联网试验台等3台检测工装设备。
  万事俱备,工作室“开张”,田伟明从这里出发,尽情遨游在铁路客车电气检修的星辰大海。
  攻坚克难,圆梦自主检修
  2002年,兰州铁路局首次配属直流600V内燃动车组,新增逆变器、充电机、单相逆变器等车下电源以及列车现场总线检测网络等新设备。这种车型在当时很少见,电气设备维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厂家手里。为实现自主维修,当时已是电气检修骨干的田伟明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在厂家技术人员撤离前系统全面掌握设备检修技术。
  田伟明和工友们铆足了劲,白天轮流跟着厂家技术人员学业务,晚上一起拆装报废件,相互交流研讨学习心得。有时候琢磨得太入迷,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就这样,经过100多天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他们熟练掌握了塞拉门、逆变电源等100多个设备和配件的故障判断、检修技术,直流600伏供电内燃动车组列车电气故障攻关首战大捷。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新型列车的投用,从未碰到过的电气检修领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一边是现场急得“嗷嗷叫”,一边是非常单薄的检修力量,怎么办?
  “实战技能牢牢掌握,心里才踏实。”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具有丰富现场检修经验的田伟明给出了“妙方”——组建电源班组,用“一支队伍”专门整治电气设备的各种故障。
  这次依然是田伟明“挂帅”。他带着一起攻克直流600伏供电内燃动车组列车电气设备检修难关的“好哥们”再次冲到了“风口浪尖”。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田伟明和同事们全身心投入到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向挡在面前的一只只“拦路虎”发起了一次次冲锋。一遍遍勾画电路图、一件件拆装电器元件、一点点准备地面实验设备……他们“吃透”了所有配属车型的电气设备特性,掌握了排除故障的“十八般武艺”。“有了田伟明和他的团队,我们再也没有因为电气设备故障而发愁。”电气检修车间主任王胜自豪地说。
  工作室成立后,田伟明把这间只有50平方米的房间打造成了“急诊室”,专门快速诊治客车电气配件的各种疑难杂症,大幅缩短了提料、备料的等待周期,避免了不必要的扣车和列车“带病”上线运行,为现场及时排除电气故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由于“急诊室”具备检测和现场维修的能力,一举打破了处理电气设备故障必须依靠现车测试、故障电气必须返回厂家检修的两大制约瓶颈,网络设备、自动化控制、电茶炉、车下电源等4大项22小项的电气检修项目实现了自主维修,一大部分高价配件结束了“委外修”的历史。截至目前,他们累计节支1726万元,为单位节约了大笔成本支出。
  从无到有,从“换件修”到芯片级自主修,田伟明和他的团队屡创佳绩,靠实力走在了铁路客车电气检修的前列。
  传承匠心,奋斗书写人生
  每次下班后,同事散去,田伟明都会站在工作室中央,认真打量一遍“攒”出的各类检测工装设备,确认一遍热成像仪、示波器、万用表等专业工具状态。对于那些等待赋予新生命的待修电路板,他更是心中有“术”。
  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路上收获了很多快乐时光和成就感,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车辆电工成长为全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兰州局集团公司首席高级技师。“相比单位和组织对我的培养,自己的付出和奋斗微不足道,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他说。
  心怀热爱和感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田伟明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实现技术传承,为单位培养出一支学习能力好、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检修队伍。
  如今,田伟明一如往常忙碌着。为了保证“传帮带”高质量、过得硬,他利用业余时间一遍遍“逛”网上的各种技术论坛,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各种电子电气科技前沿的先进知识,并沉到一线,对现场设备的常发、突发故障和排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他带着检修技术骨干一起诊治“病车”,研发了铁路客车便携式蓄电池组加液清洗装置,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完成了移动式逆变电源、电茶炉控制箱、列尾应急电源、提高客车电气控制屏故障维修及稳定性等7项课题攻关,不仅提高了电气检修质量,而且培养了很多电气检修精兵强将。
  为提升培训效能,依托工作室,他深入检修一线“选种育苗”,把“教室”搬到现场,将核心技术指导作为“课件”,用“实战”方法向青年职工传授电气故障处置技巧。
  日勤班组工长汪杰与田伟明共事20余年,两个人在一起搭伴处理了很多电气设备故障。他清楚地记得,一种新车型上线前碰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联网故障,班组久攻不破,费了不少力气,但收效并不理想。正在班组职工束手无策的时候,田伟明来了,带着大家一起摸索故障特性,研究总结处理方法,最终成功破解这一难题。现在,日勤班组仍然使用田伟明传授的办法进行处理,再“刁钻”的故障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处理。
  这种学中干、干中学的教学方法深受现场干部职工的欢迎,工作室也变成了以点带面的“流动培训站”。截至目前,经田伟明辅导培训成为专业技能人才的职工达300余人,他不仅带出了12名技师、高级技师,而且培养出了18名全路、兰州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其中,5人走上了动车检修岗位和管理岗位,成为传承匠心、传授技艺的一粒粒“种子”。
  田伟明,用奋斗之笔书写追梦故事,实现了人生价值,成为同事们争相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田伟明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电气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田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全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等荣誉,工作室被评为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采访手记
  择一事 终一生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这是田伟明的人生信条。择一事、终一生,他执着坚韧,31年躬耕不辍,只为确保客车电气设备安全。
  为做好这件事,他不计得失,甘当“破烂王”,自己掏钱购买编程器、加热管、电子元件,却舍不得买一双新的皮鞋。
  为做好这件事,他坚持根基在现场、服务在现场、保障在现场,只要现场有求助,他无惧风霜雨雪,拔腿就走;只要现场有故障,他不分八小时内外,随叫随到。
  田伟明心怀热爱和感恩,将一份普通的工作干成了一项不平凡的事业。新征程上,他将继续以奋斗之笔书写自己的追梦故事,为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