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追梦 不负热爱
——记京昆高铁西昆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级工程师王君楼

发布时间:2022-09-29 【字体:

王君楼在施工现场检查。李函谕 摄
 
  19年时间,王君楼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成长为掌握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现场工程建设管理、施工工艺创新等关键业务的“全能手”。他常年扎根建设现场,跑工地、架仪器、看图纸,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水平助力西部铁路建设,争做勇担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的排头兵。
 
  立志技术攻关 破解工程难题
 
  锚定目标、脚踏实地、追逐梦想,从学生时代起,王君楼身上就显示出一股韧劲。
 
  “专注、坚持,我能从你身上看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质。”曾经,教授的一席评语让王君楼备受鼓舞。从本科阶段的土木工程专业到研究生攻读的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从理论学习到付诸实践,王君楼的专注劲儿始终没丢。
 
  “一条铁路的建设、管理究竟涉及哪些环节和技术标准?”2010年,已在成都铁路局工作2年的王君楼,在归档整理过去8年来铁路系统下发的建设方面的文件时,发出了疑问。
 
  带着问题,王君楼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一年间,一项项制度、条款像一块块拼图,最终呈现出铁路建设既宏大又细微的方方面面,让王君楼对铁路建设的全过程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为他从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2014年初,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成峨段和米攀段率先启动建设,包含隧道、桥梁、明洞、路基等工程,项目繁多,涉及知识面广,专业知识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环境非常恶劣。
 
  在建设过程中,垭口隧道下穿西攀高速公路城门洞大桥为米攀段全线控制性工程,下穿施工难度在全国铁路下穿施工中绝无仅有。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整整一年,王君楼参与了下穿方案的全部讨论,此前积累的桥梁工程理论也派上了用场。他果断提出“洞外处理和洞内控制相结合”的思路,建议先对大桥边坡进行加固。召开全国性大型专家研究会4次、各项专项讨论会15次后,一套开创性的施工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2016年5月,下穿施工关键一仗打响,王君楼绷紧弦、铆足劲。施工至风险最高的右线4号墩时,他全面负责隧道现场施工,蹲守下穿工点进行现场办公,和施工作业人员同吃同住,每天组织召开现场施工会,协调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
 
  为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王君楼在下穿段隧道内做“领工员”,带班作业。在隧道外,为了解高速公路大桥箱梁最新裂缝情况,他第一批进入高墩桥梁箱梁内部查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19个月,垭口隧道下穿段施工顺利完成。
 
  努力磨炼成长 研究创新工艺
 
  种种施工困难和挑战让王君楼明白,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才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的关键。
 
  在建设过程中,王君楼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昔格达地层软弱围岩隧道支护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攀西地区复杂地质条件及特殊环境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
 
  2020年5月,王君楼调入京昆高铁西昆公司参与西安至昆明高速铁路建设。西安至昆明高速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这些举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是王君楼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告诫自己不要墨守成规,必须按照最高标准进行打造。
 
  在西安至昆明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为了加强对高风险隧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提升机械化施工水平、推行隧道施工标准化作业,王君楼和团队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编制出一套近乎苛刻的作业要求。
 
  2020年12月,在第一次多方对接会上,王君楼和团队提出了提升机械化建造水平的想法,合作的施工方却打起了退堂鼓。原来,机械化虽是建设行业的公认趋势,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适应性不强、仍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施工方认为再强调“机械化”没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机械化确实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们提出的方案针对的就是难点地区,解决的就是个性问题,是经过长时间调研打磨出来的。”王君楼对自己的方案充满信心和决心。会后,通过反复对接,他们初步说服了施工方,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高质量工程正顺利推进,在先期开工的重庆至宜宾段,王君楼和团队对装配式涵洞、隧道帽檐外翻式洞门进行了积极探索,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洞门的美观性,同时还实施智能梁场建造,助推产业体系升级。这些案例让王君楼和团队用事实回应了质疑。
 
  西安至昆明高速铁路地质复杂、隧线比高、特长隧道多,王君楼带领团队把隧道工程建设作为品牌创建的攻坚切入点,开展技术攻关,经过近18个月的反复试验,隧道软弱围岩爆破前预支护、全工况机械化高效建造、二衬连续纵向灌注三项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如今在施工现场,以大型机械设备为核心,满足上下台阶施工同时钻眼、同时起爆、同时出渣,平行推进;实现硬岩全断面与软岩台阶工法的简易快速转换;拱架单榀实现整体吊装,配以纵向喷射长度达18米的湿喷机械手,缩短了初期支护施工时间……这些创新工艺都是王君楼夜以继日钻研的结果。
 
  “小我”融入“大我” 热爱倾注铁路
 
  “那时候就被钢轨、隧道、桥梁编织出的‘交通画卷’给迷住了,特别是项目建成后的荣誉感无法用言语描述。”回忆起第一次参与的铁路项目,王君楼笑着说。
 
  时间回溯到2008年,正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王君楼被“5·12”汶川特大地震深深触动,身在上海的他决定要为家乡灾后重建出一份力。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放弃继续深造和优越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选择回到四川参与灾后基础设施重建工作。
 
  入职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后,参与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设、帮助城市快速恢复经济,是他投身铁路建设后职业生涯的第一座里程碑。
 
  作为灾后重建项目,成灌铁路计划2010年5月12日开通,建设工期紧张。与此同时,王君楼的妻子即将临盆。一边是新生命的诞生,一边是灾区人民的新希望,王君楼抱着“先有‘大家’才有‘小家’”的信念,在高度紧张的工期里,跑现场、翻书籍,参与成灌铁路无砟轨道优化设计,工作之余通过电话关心着妻子的身心健康。
 
  2018年8月的一天,在王君楼的老家四川省阆中市,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等待王君楼从西昌回家给孩子过生日,可他们等来的却是王君楼告知家人自己无法按时回家的电话。原来,王君楼原本调好的假期因为紧急防汛任务需要留守岗位,又错失了一次与家人团圆的机会。
 
  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四处奔波、辗转各地,这是一名建设者的常态。王君楼作为攻坚骨干,工作节奏快、强度高。结婚16年来,王君楼和妻子分居在阆中、成都、重庆、西昌等不同城市,一家三口甚至没有在同一个城市长期生活过。
 
  如今,王君楼仍然奔波在建设一线,以实际行动填补西部地区铁路的“留白”。在此期间,他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现在行业变化日新月异,我不能吃老本,始终要对得起自己热爱的事业。”王君楼说。
 
  王君楼
 
  中共党员,京昆高铁西昆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级工程师,曾获火车头奖章,成都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京昆高铁西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采访手记:要做就做到最好
 
  王君楼的成长关键词,概括起来就是坚守、学习、热爱、感恩。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干。确定了目标,就努力去实现,去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内心最想去的地方。
 
  和王君楼交流的过程中,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让人印象深刻。对一名工程师来说,从一纸蓝图到铺设钢轨、架设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支撑,还要有勇气投身实践。
 
  “想到了就去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王君楼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他用铁肩膀扛起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忠实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