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追梦 不负韶华
——记南昌电务段调度监测中心主任王勇

发布时间:2022-07-03 【字体:

王勇利用调度监测系统对现场作业进行指导。毕嘉伟 摄
更多精彩请扫码
  作为全段管内261个车站、3430公里信号设备安全的“大管家”,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电务段调度监测中心的7年间,王勇的电话成了现场故障应急处理的“热线”。凭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过人的业务本领,他用坚守与付出守护着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被同事们称为调度监测中心的“最强大脑”。
  不畏寒暑、脚踏实地,一朝赛场终圆梦
  湖北武穴是王勇梦想启航的地方。1996年,适逢京九铁路开通运营,王勇响应“扎根京九、奉献京九”的号召,成为麻城电务段武穴信号工区的一名信号工。
  “新线条件非常艰苦,有时大半个月都要在工区值守,有点儿与世隔绝的感觉。”王勇回忆道。闲暇时间,看书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一本老旧的信号技术书上,每一页都布满他勾勾画画的痕迹。渐渐地,王勇还养成了默画电路图的习惯,任何一种类型的图纸,只要没有背到滚瓜烂熟,他就绝不放过。最初的这段经历,为王勇日后崭露头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在现场摸爬滚打近10年的王勇,调任南昌电务段九江信号车间微电子维护员,从一名一线生产骨干成为车间的“兵头将尾”。九江信号车间管辖范围大、设备种类多,尤其是列控设备、CTC和联锁系统等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让王勇感到了压力。“原来在车站时,很多工作靠自己琢磨就能完成;现在,既要学会如何处理故障,又要避免故障重复发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王勇说。
  为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王勇隔三岔五就去找厂家要图纸、取“真经”,遇到不懂的问题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类设备的数据状态、故障处理方法和处理心得。他还给每一组设备建立了“体检档案”,遇到问题便可“照方抓药”,确保“药到病除”。
  善于总结经验,更长于解决问题。在日常故障处理中,王勇总能以巧制胜。在一次处理轨道电路电缆断线故障时,他和工友用遍了现有的方法,却一直无法准确判断故障点。多耽误一分钟时间,就意味着列车要晚点一分钟。王勇苦思冥想,突然灵光一现:能否通过构成新的闭合回路来判断故障线路?他找来一个用电设备接入电缆导线,构成电流回路,并逐根测试回流数据,一番操作下来,藏匿许久的故障电缆终于被找到,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
  不羁于循规蹈矩、不满于浅尝辄止,多年的勤学苦练换来的是王勇在技术上的破茧成蝶。在昌九城际铁路各项施工任务中,王勇充分发挥所学,完善施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力保障了施工顺利完成。渐渐地,“有难题,找王勇”成了车间干部职工的共识。
  2014年秋天,王勇以40岁“大龄”参加全路电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并从来自18个铁路局的54名“高手”中脱颖而出,带领南昌电务段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自己也取得了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不惧挑战、勇挑重担,七尺铁汉亦柔情
  凭借在技能竞赛中的出色表现,王勇从江西的“北大门”九江被选调到省城南昌,任信号技术科主管工程师,负责全段施工计划审核、施工组织审查及超限车辆运输把关。
  从左冲右突的“戍边猛将”到运筹帷幄的“中军大将”,王勇肩头的担子更重了,但不变的是,他一贯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
  超限车辆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点任务之一,车辆需要承载超过限定尺寸的特种物资。避免这些“大家伙”在运输过程中与沿线信号设备“亲密接触”绝非易事。为此,王勇花费整整两天时间,对沿线近万组信号设备进行全面摸排,再对筛查出的70组可能存在隐患的设备进行现场核验,严格对照数据标准对沿线设备进行调整,确保一组不放过、一处不漏项。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善于总结的王勇慢慢改进着检查模式,从输入关键阈值数据开展范围性查找,到利用CAD绘图软件代替现场实际测量,他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仅用时半天就能完成原来两天才能完成的测量计算工作。“干工作,既要会干又要懂得巧干,归根结底还是熟能生巧。”面对工友们的赞许,王勇谦虚地说。
  梦想的道路由奋斗的汗水写就,王勇脚踏实地,不断攀登。
  2014年12月,他又被委以重任,负责段调度监测中心工作,对辖区内各类施工作业和信号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把脉问诊”,发现问题及时指挥处置。
  这是一项考验指挥者综合业务和心理素质的工作,沟通上出现的任何差池,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刚开始,在指挥现场处理故障的过程中,王勇心急如焚,巴不得穿过屏幕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一线作业人员。渐渐地,他意识到,这样做只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焦虑情绪,便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转变为循序渐进地启发指导。同时,他一有空闲就捧起专业书籍反复研读,思考如何用最简短、最标准的话语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故障处理方法。
  在一次次的故障处理中,他身边的工作手册也越叠越高,各类典型故障的数据曲线、解题思路都被详细地记录在案,成了他破解各类难题的“经验宝典”,南昌电务段都流行起一句话:药不过樟树不灵,故障不过王勇不行。
  列车24小时不停歇,设备安全也一秒不能放松。作为应急处置的“急先锋”,无论何时出现问题,王勇都会第一时间赶赴中心现场指挥。他的抽屉里总是少不了茶叶、清凉油等提神醒脑物品,确保自己时刻都能保持最佳状态。
  当坚守、奉献、担当成为王勇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时,家却是这个汉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王勇常开玩笑说:“我有四个家,父母在江西萍乡,爱人在湖北麻城,孩子在江西九江的岳父岳母那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家是在南昌的工作岗位上。”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第一个申请坚守岗位,一待就是45天;父亲病重卧床的时候,他站在病房门口仍用手机指导现场处置故障。
  他总说自己陪伴妻女的时间太少,可一转身又心无旁骛地坐镇调度指挥台前。王勇把深情奉献给了他钟爱一生的铁路电务事业。
  创新创造、桃李满园,守护安全创佳绩
  “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通过查找瞬间的电流变化,就可以精准找到故障点。”业务技能竞赛开赛前,王勇的技术课堂总会准时开讲。面对来自全段的参赛选手,讲台上的他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为大家解疑释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王勇先后与数十名职工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他的徒弟们纷纷走上管理岗位,成为全段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就有全段最年轻的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局集团公司技能竞赛状元赖颢文;在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信号工专业(道岔转辙设备)取得优异成绩的全路技术能手彭辉;在全局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车载信号设备维修项目摘得桂冠的“女将”祝漫漫。
  “跟着名师王勇,都能成为高徒。”这句话在全局集团公司逐渐传为佳话。
  人才队伍建立起来了,如何让他们在岗位成长成才、发挥最大作用,成了王勇思考最多的事。为进一步凝聚全段技术精英的合力、破解生产一线维修和技术难题。2016年初,在他的提议下,一支由14名技术骨干为主体的“王勇信号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季度确定一个攻关课题,每年开展一次成果展示。在王勇的带动下,大家精进技艺、勤于创新蔚然成风。
  “我们既是分析师,又是传令官。我们掌握的数据就是全段安全的‘晴雨表’。”王勇说。为此,他充分借鉴兄弟局集团公司先进管理经验,划小工作单元,将每日数据分析任务分派给每一个调度台,加强数据研判,强化过程管理;同时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小班制竞赛等形式,让调度监测中心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让每一个调度台都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
  王 勇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电务段调度监测中心主任,曾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由他主持的《基于电务多元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被评为全国铁道企业管理现代化三等创新成果。
  采访手记
  创新实干不停歇
  回顾职业生涯,王勇的脚步坚定而踏实。从京九铁路到昌九城际铁路,从以“大龄选手”身份参加全路比赛勇创佳绩,到成为调度监测中心的“最强大脑”,王勇知难而进、勇于突破,化挑战为机遇,在疾风骤雨中锻炼自己,在急难险重中成长进步。
  技术来自实践,创新出自基层。在王勇的世界里,学习、工作、思考、创新,已成为他的习惯。从灵机一动的“巧用回路测故障”,到带领团队研发列控应答器安装通用工具,王勇立足岗位、开动脑筋,创新灵感如泉涌,研发产品不停歇。
  钻业务、爱学习、勤思考、会创新,王勇身上汇集了许多新时代铁路职工的优良品格。我们在钦佩他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勇于拼搏、脚踏实地、全心投入的品质。他是我们身边真实可信、可亲可学的榜样。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