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翼助力“金鹰”腾飞
——记武汉局集团公司金鹰重工公司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王江

发布时间:2021-08-24 【字体:

  王江在检查新研发车辆的关键部件。王强 摄
  早已立秋,但古城襄阳依然骄阳似火。坐落在襄阳工业园区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景象。在调试试验场上,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王江头顶烈日,爬上一台新能源铁路工程车辆,仔细查看车辆作业平台关键部位,对调试后的车辆状态进行最后确认。这是王江主持研制的国内首台混合动力隧道检修作业车。
  今年以来,王江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混合动力隧道检修作业车、隧道吸污车等5项新产品,公司获授权专利37项。带头技术革新、勇于攻坚克难,王江立足岗位专注笃行,为“金鹰”腾飞插上了科技之翼。
  “领头雁”远征高原
  2001年,24岁的王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金鹰重工公司工作。虽然当时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机械车辆时,王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他立志要在这里干出个样子来。从那以后,这个从贵州山区走出来的青年凭借一股子韧劲儿,苦心钻研、追求卓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研发成果。
  早期的轨道车辆和接触网作业车大多是机械传动。为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实用性,金鹰重工公司决定进行液力传动产品研制。作为革新者,王江参与了公司大部分轨道车辆和接触网作业车的研发、制造、运用全过程。正是这样的经历,磨砺和锤炼了王江,使他迅速成长为破解技术难题的“领头雁”。
  2017年,金鹰重工公司承接了高原大功率重型轨道车研发项目。传统的铁路工程机械面对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及风沙大等恶劣环境时,表现出“水土不服”,出现了发动机功率下降过快、在低温环境下重启困难等问题。
  此前,全世界都缺乏轨道车在高原地区的运用经验,完全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这一年的冬天,王江远征高原,克服缺氧、严寒等困难,破解大功率重型轨道车在高原条件下出现的各种运用难题。
  针对高原负压、紫外线强、低温等一系列问题,王江反复阅读有关专业书籍,提出“采用加强型增压空气系统、重尘空气过滤系统、特殊定制冷却装置、超低温稳定启动装置对轨道车进行改造”。经试验,这项改造保证了车辆在高原上具备良好的启动、超强的牵引等使用性能。
  2019年3月,在高海拔铁路运行试验中,王江主持攻关的高原大功率重型轨道车运行稳定,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标准,获得了用户的肯定。此项技术填补了高海拔大功率轨道车的空白。
  20年来,王江主持和参与研发的铁路工程机械产品种类超过30种,现已成为国内铁路工务、供电系统维修施工中运用广泛、作业高效的车辆。
  寻突破革新装备
  2010年,时任轨道车辆研究室主任的王江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时速100公里、120公里、160公里轨道车辆进行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三化”改造。这项工作需要改进数十种车辆产品,整合数万种零部件,国内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复杂程度难以想象。面对艰巨的任务,该从哪里寻求突破?从来不服输的王江没有被吓倒,暗下决心一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需要不就是最好的‘三化’改造工作路线图吗?”王江茅塞顿开,随即奔波于全国各地,深入施工一线收集用户意见。一次,用户提出轨道车在曲线外轨超高区段施工时,由于内外轨存在高度差,车辆在倾斜状态下作业,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公司研究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面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王江组织技术团队开展讨论,最终形成了两套解决方案:一套是给车辆底盘增加调平装置,另一套是给车顶上的作业平台增加调平装置。
  选择哪一种方案更好呢?两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矛盾”交给了王江,但他没有急于做决定。他说:“先做试验,再听听用户的意见。”他带领团队分别制订了两套试验方案,经过2000多次的艰辛试验,结果显示车辆平台增加调平装置安全性能更高。在广泛听取用户意见后,用户也表示更希望采用平台调平方式来解决问题,矛盾随之化解。
  在整整2个月的时间里,王江走访了全路几十家用户单位,收集了大量信息和意见建议。调研回来后,他又收集整理了10年来的售后服务信息,梳理以往产品的不足和缺陷,经过封闭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成功实现时速100公里、120公里、160公里三大速度等级产品的“三化”改造。
  后来,王江在该系列产品的改造基础上,主持参与编写了《TB/T 2187-2014起重轨道车》《TB/T 2180-201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等4项技术标准,为规范我国铁路重型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的技术状态、统一技术标准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多次获得省市及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24项实用新型专利,主笔编写了2项铁道行业标准,为铁道机械装备更新、提高运输效率作出贡献。
  育桃李传承匠心
  作为专注于铁路基础设施养护装备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金鹰重工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奋发向上、具有超强驱动力的科研团队。作为公司专门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研究院副院长,王江一直致力于发挥好骨干引领作用,倾力传承匠心,全面打造一支高新技术研发团队。
  当好这支队伍的“领头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培养拔尖人才,建好带好队伍。2012年,在公司调试试验现场,王江发现质检员赵建利踏实肯干,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果断向领导提议将他调入研究所,并与其签订师徒合同,全心全意培养这个徒弟。从对车辆工程、结构力学等理论知识的言传,到与工人、用户沟通等各种经验的身教,仅两年时间,赵建利就被培养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轨道车辆总体设计师。今天,赵建利已经成长为公司高级工程师、轨道车辆研究所所长。
  此外,王江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研发经验,组织研发团队成员开展讨论,让每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启发创新思维和破解难题的灵感。在遇到分歧时,他会带着组员们深入现场,坚持在实践中寻求答案。2017年6月,王江带领团队在武汉研发中心封闭设计高铁综合巡检车。
  明确总体思路和设计难点、解决思路后,大家白天各自设计,晚上充分发表意见和观点,由王江点评,再进行完善设计。4个月后,高铁综合巡检车设计圆满完成。在新车型试制过程中,王江要求整个设计团队紧跟试验现场,与一线职工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设计的不足并逐步完善。最终,高铁综合巡检车成功研制。
  多年来,王江的研发团队先后走出7名高级工程师、1名研究所所长、1名事业部副经理。团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第十八届铁路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王江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机械研究院副院长,获得专利27项,主持制定铁道行业标准4项,研发产品30多种,曾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
  采访手记
  匠心浇灌科研之花
  参加工作以来,王江坚持脚踏实地,紧跟行业发展浪潮,专注笃行,克难攻坚。日复一日的努力、年复一年的锤炼,让他成长为技术尖兵。
  面对繁杂艰巨的轨道车标准化改造任务,王江带领金鹰重工公司团队改造设计,使轨道车、作业车从“手动挡”时代进入“自动挡”时代,其研发的产品在全行业得到推广。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准的研发团队,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保障;他带领团队青年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破解了一道道难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为铁路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