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120年(之二)

 【字体:


上世纪50年代的永定门站。王 嵬 摄


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北京西站。王 嵬 摄

  首都北京,是中国交通的中心。
  首都是交通中心在古今、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铁路是首都交通中心的重要内容。
  从1897年北京第一条铁路出现到现在,北京铁路走过120多年的成长历程。笔者试从3个阶段梳理这120多年的历史:从北京出现第一条铁路到新中国成立前的50多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的50多年、本世纪20多年。
  3个阶段铁道延伸、线路建设因为多种因素有着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技术亮点。一条一条铁路在不同的时代气质不同地到来,也伴随着这个城市铁路沿线地域的发展和普通人生活的改变。
  北京铁路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以战后修复开始,以夕发朝至列车带来的深夜火车记忆为结束,涉及线路有京包铁路、丰沙铁路、京承铁路、京原铁路、京通铁路、京秦铁路、京九铁路、大秦铁路。
  4趟国际列车
  铁路是大运量交通工具,战争需要铁路,也常常在一些时候首先毁掉铁路。经历多年战乱,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复和重建是铁路行业的主题,北京地区的铁路也是如此。
  平津战役的一部分主战线是沿着平绥铁路进行的,战争对平绥铁路线路破坏严重,新中国成立前通车时断时续。平绥铁路1949年完成修复,通车后更名为京包铁路。
  从北京去往沙城、张家口的第二条通道——丰沙铁路1955年建成,是北京地区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主要铁路之一。
  货物运输特别是煤炭的长距离运输,在中国从铁路出现就一直是铁路的重要职责,复苏中的国家对煤炭运输需求更为迫切,丰沙铁路是晋煤外运北部通道的组成部分。
  1957年,站址仍位于前门的北京站,向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开行23对列车,向苏联、蒙古国、朝鲜、越南首都开行国际旅客列车。
  故事很多丰台站
  1959年,新北京站于1月开工建设,同年9月竣工,7个月后迎接了第一批旅客。北京站建成后,京山铁路的起点站由前门站改在北京站,前门站及东便门站陆续被拆除。
  但是直到现在,一直拍摄铁路的独立摄影师王嵬发现,他的图片中北京站的线路标上,公里数显示是2,人们依然将京山铁路起点认定在已经消失的前门站,这是对老京山线长久的致敬。
  铁路也会“堵车”,车站站台少,列车排队等待进站,货物列车编组慢,货物运不出去收不进来。1959年,丰台西编组站运营,加上丰台站完成扩建,北京铁路的交通堵塞现象少了。在北京铁路从1895年开始的建设往事里,丰台站的不断建设,都是种特别的需要和重要的存在。
  “隐身铁路”
  1960年,新建的京承铁路通车,起点在当年的东便门站,这是对原京古铁路的重新修建。京承铁路北接锦承铁路,沈阳乃至东北进京除了京哈铁路,有了第二条铁路干线。
  “隐身铁路”出现——在北京的西南,京原铁路从石景山南站出发到北同蒲线原平站。在当时的国家背景下,这条带着备战思路到来的线路规划努力“隐身”, 后来人们总结:京原铁路是哪不好走走哪。
  1973年,这条长536公里的铁路在铁道兵修建了8年后通车,是晋煤外运的中路通道。现在,在北京坐火车去十渡,火车所走的线路正是京原铁路,因为“隐身”设计,车窗外风光好。
  京通铁路,很多北京人习惯理解为是北京到北京通县的铁路,其实这是自京包线昌平站出发至通辽站的铁路,长797公里的铁路修建了7年多,1年修100多公里,到1980年通车。
  世界煤炭运量最大的重载铁路
  改革开放后,经济复苏的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档次明显提高。
  北京到秦皇岛的京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一次建成的双线电气化铁路。这句话的重要意义是:京秦铁路是中国铁路实施电气化建设的重要起点。电气化建设和改造是上世纪世界铁路集体性的目标。
  1982年3月,京秦铁路开工,第二年下半年开通。这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在2006年后和原京哈铁路哈尔滨至山海关段合并为京哈铁路新线。
  20世纪后期,中国一直电荒,大秦铁路1992年运营,将山西煤炭东运到秦皇岛港口,装船海运到东南部沿海,这一电煤东运的运输线对当时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不说自明。
  2007年,在年运量突破3亿吨后,大秦铁路成为世界煤炭运量最大的重载铁路线。每天长达两三公里的重载列车从大同出发,赶往世界最大的煤炭外运港秦皇岛港,大秦铁路上每秒钟的煤炭流量10多吨,全线一天运送的煤炭量超过百万吨。2010年,大秦铁路又将运能提高到了4亿吨。
  排在长江三峡水电站后面的铁路
  在北京南边,一条更为震撼的铁路——京九铁路也在建设中。1993年,京九铁路全线动工建设。
  这条南北走向、起步于北京止步于香港九龙的铁路,是中国当时仅次于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工程,也是当时中国国内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的最长双线铁路。
  北京人曾华回忆,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帮他下了南下的决心,有了这条铁路,北京到深圳的火车时间就短了许多。那年过了十一,他从北京西站上了105次旅客列车,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达深圳,然后北京成为故乡。
  西直门站在1988年更名为北京北站。北京西站1996年建成,是当时亚洲最大车站建筑,“门楼”式造型后来成为那个批次仿古建筑的代表。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的快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人们在火车上一夜旅行,第二天早晨到目的地。这样,晚上坐车、白天办事的差旅过程,留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在北京铁路的第二个50多年里,丰沙铁路、京通铁路、京承铁路、京原铁路、京秦铁路、京九铁路、大秦铁路、北京站、北京西站到来,与原来铁路形成较为完善的铁路枢纽。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