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门铁路车站漫谈

 【字体:

■陈 哲
京门铁路起点,载于《京张路工撮影》。
 
  京门铁路1907年开工,1908年全线通车,它的修建与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京张铁路先后共修建4条支线,京门铁路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城西的西山盛产煤炭,其中以周家口店、石梯、门头沟三处为最。1905年,清政府商部与关内外铁路大臣议定京门铁路官办,待京张铁路修成后,展为支线,从门头沟取道京张线也较为便利,且门头沟地区所产煤炭资源也正好满足京张铁路的用煤需求。清廷同意了商部关于修建京门铁路的请求,并拨付款项白银四十余万两,“归并京张路工,一气兴修”。
  京门铁路自京张线上的西直门站分岔后西行,跨过永定河后到达终点门头沟站,沿途设五路站、三家店站、门头沟站等车站,后又增设石景山站。百年时光流转,经过战乱与改建,京门铁路上的这些老站房大都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通过文献资料与老照片来寻觅它们往昔的身影。
  《京张铁路工程纪略》中记载:“本路如门头沟之车站为支路之车站,其形式不与正路车站相同,盖特以别于正路也。”而从《京张路工撮影》中门头沟站的照片来看,也确实与相册中收录的京张铁路上的车站有所不同。门头沟站站房前栋共三间,正间开门,两侧间开窗,后栋的房屋建筑通过院墙合围成一体。站房屋顶的形制有别于京张铁路站房,采用中国传统的悬山屋顶,并向外两侧延展出廊庑,但整体构架没有采取中国传统的木架结构,而是采用砖石混筑。摄影师是从侧面拍摄的门头沟站,我们得以观察到门头沟站的整体面貌:与京张铁路车站相比,门头沟站的后栋显得更为宽阔,其开间数远超过前栋。
  门头沟站与京张铁路上的车站一样,都在站房上部设有题写站名的匾额墙,但仔细分辨,还是有些不同。譬如,京张铁路站房标志性的女儿墙在此处就没有出现。门头沟站的匾额墙内容除了站名、车站建成时间和题写人,别无其他,站名所对应的韦氏拼音也没有出现在站名下方。且外门与窗上均用砖砌拱券,但其拱券只覆盖门或窗的最上方。拱券正中采用凸出墙面的拱心石,墙面转角也使用了转角隅石,流露出浓厚的西式风格。除拱券与转角隅石是砖砌以外,整个门头沟站建筑的墙面采用了当地出产的毛石,反映出车站地方化的特色。
  相比而言,三家店站更接近京张铁路的站房标准。三家店站外观与门头沟站极为一致。但三家店站整体是砖混结构,并未使用毛石,且门窗上的拱券正中也没有拱心石,外墙转角也没有转角隅石,而代之以略凸出墙面的外柱。
  纵观京门铁路车站的建筑形式不难看到,在近代社会,虽然由于木材匮乏、施工复杂等原因,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方式失去了广泛生存的土壤,但在一些车站中,设计者或严格依照营造法式,或以传统样式为主,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且中国工匠加入了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与此同时,京门铁路站房的建筑形式也表明,当时,众多中国建筑已开始加入一些西方元素。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其科技、工业、教育等领域均与中国文化有所融合。
  京门铁路站房建筑体现的中西文化融合其实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华夏大地上,小到建筑元素、服饰器具,大到生活习俗乃至文化观念都经历着新的变化。
  本文图片由陈哲提供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