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铁路博物馆,悬挂着一块长2.32米、宽0.82米的牌匾,上书“功在人民”四个鎏金大字。其原件,悬挂于湖南郴州市廖家湾村廖氏宗祠大堂。这一方匾额的背后,是一段感人的廖家湾村民爱国爱路的故事。
廖家湾村村东面对门岭的山腰上,是民国年间修建的粤汉铁路旧址,现在已经成了一条公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军队对粤汉铁路进行了疯狂的破坏,郴州境内樟河、小溪等桥梁损毁特别严重。当年11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要求铁道兵团二支队和衡阳铁路管理局“务必于年底前京粤路线直接通车,及时供应解放大军”。
时间非常紧迫。接到要求后,解放军铁道兵团战士和铁路职工立即组成抢修队开进了廖家湾村。抢修桥梁时,面临着木材严重缺乏的难题。而在廖家湾村的后龙山上,有数百年祖遗的3000多棵参天古树。
为了支持新中国解放事业,廖家湾村村民在村长、族长廖汉章的带领下,一致同意捐献出后龙山上的古树,解了抢修郴县南北铁路桥梁急需木材的燃眉之急。
全村有70多人参加砍伐和运输工作,附近的村民也赶来帮忙。在沿线群众的支持下,铁道兵团战士和铁路职工日夜奋战,提前完成了任务。12月29日,粤汉铁路全线修复通车。
1950年农历大年初三,为表彰廖家湾村村民爱国爱路精神,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衡阳铁路管理局将局长郭维城亲笔题写的“功在人民”匾额,赠予廖家湾村群众。
徐 媛 徐 勤 整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