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埋设于1907年的京奉路地界桩。
建于1939年的唐山南站铁路水塔。
唐山南站建于1881年。唐山开平煤矿(现开滦煤矿前身)为了运输煤炭,在矿井口与胥各庄之间修了一条长9.67公里的铁路。1881年6月30日,唐胥铁路开始铺设钢轨,唐廷枢聘请来的英国工程师金达极力主张,修铁路一定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1435毫米标准轨距。标准轨距的说法是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的,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成为国际通行的筑路标准。1882年,这条铁路开始运营,在小山西北侧建起了一座火车站,就是今天的唐山南站。
堪称中国最老“铁路博物馆”的唐山南站,近年来陆续发现、挖掘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铁路文物和铁路老物件。
2011年1月17日,唐山南站上行站台南侧集中楼的一个道口处发现一根产自1907年的钢轨。钢轨内壁上清晰刻有“1907.8EO435”字样,距今已有110年的历史。这根钢轨无疑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铁路文物,也是中国铁路的宝贵财富。
2012年6月4日,一市民在唐山南站南侧100米处清理废墟时发现一块长方形较大石块,上面清晰刻有“官铁路界”仿宋字样。据唐山市文物部门专家称,该界碑系修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时埋设的铁路界碑。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竣工后,为了保护路产路权,在开平到胥各庄铁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埋设了24块界碑,每侧12块,目前发现保留下来的只有这一块。和这块铁路界碑一起发现的还有一块上面有“T.C.W”字样的缸砖、一个高约30厘米的础石构件、一个高约50厘米的柱础构件,两块长约3米的梁架构件。唐山是我国铁路发展的起点,这些文物是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见证。
2015年3月13日,唐山南站货场外公路一路口处发现并出土一块标有“PMR京奉路”字样的铁路地界桩,此块界桩为方柱形水泥制品,边长为0.21米见方、高约1米,该桩埋设于1907年,属清政府埋设的“PMR京奉路”地界桩。据提供这块界桩线索并多年研究唐胥铁路历史的李国明先生现场介绍,从19世纪末起,这条铁路的运营权就已被英国人控制,因此铁路管理局内的办公行文流行中英文并用,铁路界桩的文字也不例外。“PMR京奉路”上的英文“PMR”,分别是“Peking”(北京的英文写法)、“Mukden”(穆克顿,奉天的满语称谓),与汉字“京奉路”的含义相符。因此认定“PMR京奉路”是京奉铁路时期设置的界桩。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开滦煤炭外运远销。1888年,唐胥铁路延伸至天津,1893年又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全线称为津榆铁路(山海关在历史上曾称榆关)。之后,这条铁路继续延长,至1907年,北京至奉天(今沈阳)铁路全线开通,全长1042公里,成为当时贯通山海关内外的唯一铁路通道,清政府即将该路定名为京奉铁路。为了界定铁路的土地地界,于是在铁路线两侧约250米处埋设一块“PMR京奉路”地界桩。这是京奉铁路时期设置的界桩,启用年代约为1907年。1929年,京奉铁路易名北宁铁路后,地界桩改设为“北宁路界”桩。新中国成立后,该路更名为京沈铁路。
这块已经在地下沉睡了100多年的地界桩出土,见证了唐山作为中国铁路发源地的百年历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的铁路文物。
2015年7月18日,唐山南站职工在交大铁路道口发现了一根1897年制造的钢轨。这根产于清代的钢轨长1.5米,钢轨内壁上清晰铸有“CA MMELL STEEL W 1897”字样。这是迄今为止在唐山南站发现的制造年代最早的钢轨。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根产于1906年的钢轨。
这些铁路文物被发现的意义不止于此,因为唐山南站是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的起始站,也是中国建站营运历史最长的火车站。在唐山南站,除陆续发现的铁路文物外,车站内至今还有仍在使用的老铁路建筑和设施,其中包括3处最具代表性的唐山大地震震前铁路建筑历史遗存。其中,建于1922年的旅客天桥,桥高5.9米,桥梁延长段长度为48.3米,跨越6股铁道线。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出站口方向的引桥护栏被砸弯,后经整修复原,可以继续使用。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候车雨棚为天顶铁瓦木结构,位于上下行站台上,高5.6米,面积250平方米;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候车雨棚,为天顶铁瓦木结构,高7.5米,面积756平方米,四周共有32根木柱。唐山大地震后,多根木柱断裂,整个雨棚向东侧倾斜,抢修时更换了16根木柱。建于1939年的铁路水塔,位于车站站台南侧围墙外、铁路建筑段院内,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达24米,容积30吨。这座水塔在唐山大地震中安然无恙。
这些老建筑和老设施历经百年风雨,如今仍然在使用,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史的奇迹。很多影视剧都选在这里拍摄。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归来》等一部分场景就是在唐山南站拍摄的。其中,电影《归来》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在唐山南站天桥拍摄的。
在笔者看来,唐山南站建设铁路博物馆的优势在于,这里不仅发现了埋设于1881年的铁路界碑,1907年埋设的铁路地界桩,1897年、1906年、1907年制造的钢轨,而且还有正在铁道线上使用的1922年、1940年制造的钢轨。特别是3座留存下来且继续使用的铁路天桥、雨棚和水塔。这些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老铁路建筑,为唐山南站建成铁路博物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