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加快推进沪甬跨海通道规划建设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

发布时间:2020-05-25 【字体:

  【两会访谈】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发展体系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对沪甬跨海通道的规划建设保持了持续关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交通运输一体化。实现高水平区域一体化,首先要实现高质量交通运输一体化。”
  沪甬跨海通道是公铁合建通道,拟规划布置于杭州湾大桥以东约20至40公里的海域,穿越杭州湾口,北面登陆点为上海金山,南面登陆点为浙江慈溪,高速公路通道新建路线长约66公里,铁路通道新建路线长约116公里,项目投资匡算约10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在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上海和南翼中心城市宁波之间,历史性实现快速立体直连,形成1小时通勤圈,对完善长三角大能力快速通道、拓展高效便捷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能级、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个项目是落实国家大战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顺应区域发展大趋势、抢抓全球产业链重构战略机遇,深挖互联互通大潜能、加快推进交通强国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余红艺代表介绍,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要加强都市圈间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强高铁和高速公路联动建设,推进沪甬通道等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并明确到2025年各项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区位优势明显,拥有雄厚的产业集群,既服务两亿多人口的长三角,又辐射全国、全球市场。
  宁波是国家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全国42个综合交通节点城市等国家级试点平台,去年还获批全国第二批交通强国试点地区,其中沪甬跨海通道就是正在申报的具体试点任务。“还有连接南通、苏州、嘉兴、宁波的通苏嘉甬铁路,我们希望在2020年开工建设。这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宁波的区位比较优势,补齐跨杭州湾北上交通短板,打通全国海上交通大动脉。”余红艺代表说。
  “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余红艺代表说,一是规划支撑有力。在国家层面,沪甬跨海通道项目已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地方层面,项目已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今年项目还纳入了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和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十大千亿工程”。二是协调论证充分。2018年,沪甬两地签署交通等7个专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推进沪甬跨海通道规划建设相关内容。去年,沪浙甬三方专门建立协同推进战略规划研究工作机制,经常性开展对接工作。同时,还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开展《沪甬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1+3”系列研究,对沪甬跨海通道的战略意义、规划布局、网络衔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论证。三是建设经验丰富。浙江省具有国内首座特大型跨海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经验,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桥梁工程量大、建设条件复杂、科技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积累了大量杭州湾地区水文地质相关数据,掌握了跨海桥梁技术的转换应用经验,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余红艺代表建议:在国家级规划中给予进一步支撑。建议国家发改委将沪甬跨海通道项目纳入长江三角洲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议交通运输部将该项目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并将公路通道以G15沈海高速并行线形式确定为国家高速公路。
  在重大项目推进上给予指导。建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将沪甬跨海通道项目作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大前期项目,指导宁波开展前期工作,并争取在“十四五”末具备开工条件。
  在预留通道资源方面给予支持。杭州湾湾口规划有航道、锚地、码头、风电场廊道、管线以及生态保护区等,导致通道选址空间限制因素多,通道资源稀缺;同时涉及上海、宁波等城市总体规划,公路和铁路等路网规划以及城镇规划等,情况较为复杂。建议自然资源部指导和支持沪甬跨海通道项目纳入上海、浙江的国土空间规划,预留好通道资源,控制好通道空间。
  (本报记者 曾毅)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