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 曾祖母的叮咛

 【字体:

  粮食是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是全球许多饥民热切盼望的果腹之物,不管社会商品如何丰富,不管个人财富积累到什么程度,节约粮食都是我们生活的应有之义,那是对生产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居安思危、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天傍晚,我徒步穿行在家乡苏州平江路的某条小巷,沉浸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旖旎风光中。突然,一句吴侬软语飘入我的耳朵:“囡囡,饭吃得干净点。”原来是一旁的小屋内,一个阿婆正在劝娃娃认真吃饭,不要浪费。听到这话,我的脑海里顿时冒出4个字:麻子家婆。这几个字,在苏州话里是“长麻子的妻子”的意思。
  我不知道,全国多少地方使用类似的词组,反正我在上小学前就听到这个说法了。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社会产品紧缺,浪费饭菜绝对是不允许的。当时我年纪小,还不太会用筷子,吃完饭,碗里总会残留一些饭菜,桌子上也会掉落不少米粒。每每看到这种情景,年迈的曾祖母就会一边说着“罪过”,一边絮絮叨叨地告诫我:“吃吃干净,不吃干净,长大要讨麻子家婆的。”
  饭粒不吃干净就要娶麻子家婆,这句在苏州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老话,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对于一个懵懂的孩子来说,这句话足够有威严。我只好重新端起饭碗,想尽办法把剩下的饭菜全部“扫荡”进肚子里,掉在桌上的则捡起来吃掉。
  在曾祖母和很多长辈的反复叮咛中,我长大了。在看到农民们经受日晒雨淋、蚊虫叮咬、腰酸背疼劳作才收获粮食的过程之后,吃饭不剩一粒米、不剩一点菜,成了我的自觉行动。
  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到离家百里的一所中学借读,从此开始了在学校搭伙的生涯。那时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类商品越来越丰富,浪费现象不再像过去一样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许多时候,人们甚至对浪费表现出一种宽容。吃饭的时候,我常看到一些同学把大量的、有时甚至只动了一两筷子的饭菜倒进泔脚桶,然后去小卖部买面包吃。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心里总会泛起阵阵酸楚。当我追问“吃不下为何不少买点饭菜”的时候,一些同学理直气壮地回答:“买之前又不知道好不好吃。”
  走上工作岗位后,本以为大家花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会注意节约了,但吃饭的时候却发现,饭菜吃了一点就倒掉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以致泔脚桶总是被倒得满满当当。至于在饭店请客,更是以吃剩为荣,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主人的热情好客,最终让残羹剩饭堆成了小山。
  曾祖母早已去世,但她的叮咛却时刻回荡在耳畔。面对随处可见的饭菜浪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议大家多吃掉一些,或者将几乎没吃的菜打包带回家。然而,许多人可能是碍于面子,对我的提议还是一笑了之。
  幸运的是,28岁时,也曾“浪费”过饭菜的我娶到了并不是麻子的老婆。医生说,麻子是天花痊愈后留下的痘痕,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早已战胜了天花,谁也不会因此而变成麻子了。但我想,浪费饭菜的人会娶到麻子家婆的说法还得告诉更多人、告诉下一代,这不是宣传迷信,而是因为这种说法容易让人记住,可以提醒大家:粮食是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是全球许多饥民热切盼望的果腹之物,不管社会商品如何丰富,不管个人财富积累到什么程度,节约粮食都是我们生活的应有之义,那是对生产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居安思危、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