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铁路文化遗产的故事

 【字体:

 
  文化遗产,无法用经济价值衡量,沉默地帮你牵手着那渐行渐远的历史。截至2019年7月,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到55处,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1980年6月,铁道部向全国铁路系统印发了《关于加强铁路历史实物、资料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被业内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铁路行业文化保护工作的开端。
  在这个文件推出之前,亢宾已经开始了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直到现在,已经从中国铁道博物馆退休的他仍然在做着相同的工作。一个人近40年的时间,一直与铁路文化遗产相伴,亲历抢救许多濒危铁路遗产的过程,这样的人有资格把写了3年的书取名为《我讲述的铁路遗产故事》。
  因为是“我”的讲述,书里总是缓缓流动着作者的个人情绪。许多人不能准确判断什么是铁路文化遗产,第一章作者就用了这样的标题:《究竟什么是铁路和铁路文化遗产》,传播的急切直接流露。
  “0”号机车,说到中国铁路历史必提的“小可爱”,书中用翔实的资料论证了这台机车与中国第一条经官方批准的商办铁路唐胥铁路的关系。它是唐胥铁路留存下来的主要遗产,是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的镇馆之车之一。
  作者在书中写道:“1979年7月,获悉唐山机车厂有一台古老的小蒸汽机车地震时受损,可能被拆解回炉,我们受命前往寻找……我们找了石灰块,把机车车轮边缘的英文字迹和驾驶室两侧的‘0’字涂成白色……”之后一连串的小标题是:《继续收集资料,验证这台机车的情况》《正式征集机车和修复这台机车》《几经辗转,终于得到理想归属》《对“0”号机车身世的探索不会止步》,质朴直白地表达着迫切和焦急。
  故事是事实,才有真味道。书里的故事都是真实事件,读着书你很容易跟着作者开始行走,走进尘封的岁月,走进荒僻的现场发现文物背后的故事:拉林河的河底躺着一台烧柴的蒸汽机车,看机车的细节,测量许多尺寸……每一个描写都带着惊喜和珍惜;走进天津码头,在已经报废的老式客车里拍摄木头座椅、铭牌和古老的瓷洗手盆,后来,老式客车神秘地失踪了……
  有故事有感情,成就长久流传的历史记载文字,比如巨著《史记》。而我们对历史有细节、有过程、有情绪的文字记载,已经太长的时间处于短缺状态。
  初看这本书,会觉得琐碎,大量的图表、不断出现的数据。可是,如果你想知道铁路目前有多少处文化遗产、有多少文博场馆、有哪些铁路主题公园,书里都有收录。此外,铁路轮轨关系、时刻表概说、国际铁路轨距等大量的铁路科普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资讯在书里出现,有关文化遗产的国内发展历程、铁路文化遗产保护的个人思考贯穿全书。吃过网上资料错误的亏,发现书中的资料准确、丰富、翔实、少见,以后会常常从书里查铁路资料。这一本,可借,请还。
 
附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