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不已挑重担
——记中国通号京张高铁“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范学波

发布时间:2019-08-12 【字体:


  大秦铁路、合武高铁、哈大高铁、哈齐高铁……从事通信信号工程建设至今已整整35年,现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京张高铁“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范学波将汗水洒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数十条铁路。
  这个外表粗犷的山东汉子显得有些腼腆,总是呵呵地笑。谈及自己的贡献和成绩,范学波总是说:“俺就是一名铁路信号工,没干出啥成就来。”这是范学波一贯的低调与谦虚。事实上,他主持参建的多个项目曾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火车头优质工程奖。组织上认为他是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同事们把他当成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
  厚积薄发巧创新
  作为中国通号北京分公司的技术骨干,多年来范学波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凡事勤思考的好习惯。他说,只有将一线施工经验与勤于思考结合起来,发明创新才能源源不断。
  2017年,京张高铁开工建设。范学波及其团队担负着京张高铁正线全长174公里的通信信号设备安装及站改施工工作。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他带领同事们潜心钻研,发明了信号电缆绝缘自动测试装置,将算法、仿真技术等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可自动测量系统的技术道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提升了智能建造水平,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在长年的工程实践中,范学波有7项发明创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为中国通号节支创效约数百万元。
  2010年,在哈大高铁信号施工项目中,针对该工程技术特点,范学波带领项目部技术骨干研发了基于RS232串口输出控制板的新型轨道电路模拟试验器。“我们通过把每个轨道区段模块化处理,把各站的站场图形拼接并预置在电脑中,试验时只需在显示屏上点击鼠标,即可实现对轨道区段的控制。”范学波说,这使得原来需多人操作的工作现在仅需一人就可独立完成,大大减少室内连线数量,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了工作质量,为后期综合联调联试争取了更多时间。
  2007年,在合武高铁站后工程建设中担任项目经理的范学波意识到,如何在隧道和桥梁段安全、快速敷设电缆是决定施工速度的关键。于是,他召集项目部技术骨干,针对客运专线站前施工已预留电缆沟槽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其他移动敷缆设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自装式敷缆车,彻底改变了以往靠人力拉引电缆进行敷设的方式,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精湛技术解难题
  和蔼可亲、不善言谈,这是范学波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执着严谨、技术精湛才是他的本色。在业内人眼里,范学波是精通铁路通信信号业务的行家里手,有他做后盾,大家心里就踏实。
  在京张高铁站后“四电”工程施工中,范学波经常半夜被电话叫醒。不需要任何寒暄,同事只要直接陈述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范学波就会快速、高效地给出解决方案。一声亲切的“范老师”背后,是大家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小到一个配件、一条配线,大到整个线路的布局,只要有问题,找范老师,就不会出错。
  他的精湛技术在以往工程实践中也常常令人折服。
  岁月的时针回转到2015年初春,大庆室外的气温依然很低。国家“十二五”重点项目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高铁线路正在进行最后的联调联试。夜幕降临,大庆东站值班室的显示器上3、4股道有砟轨道电路偶尔闪现红光。现场调试人员按照以往经验,对室内发送、接收设备进行了故障排查,结果配线、电源电压、功出、低频、载频均显示正常,测试导通室外发送、接收通道均无问题。在更换室外设备、补偿电容时,并没有显示出现故障,但是接收电平仍不能达标,第二天夜间故障又会发生。几天过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得知消息后,时任项目总工的范学波立即带领技术人员,连夜逐点测试、试验,综合分析接收电平衰耗原因。
  范学波紧蹙着眉头,对现场人员说:“目前,我们已经排除了电气设备故障,我认为可能是本区段的两轨条绝缘降低导致区段内电平衰减严重,也就是固定钢轨的螺栓有短路的现象。”
  听到这个观点,联调联试指挥部现场人员和站前铺轨单位都不以为然:“轨枕短路是什么说法?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范总,你是不是在推卸责任?”几番解释无果,范学波只好说:“你们既然不相信我说的,那咱们就用试验说话。”
  随后,他利用4道设备接入正线无砟股道证明信号设备性能完好,最终确认是轨枕螺栓绝缘电阻不达标,尤其是夜间温度降低时绝缘值随机下降。在实验数据面前,站前单位最后承认是因为使用了新型黏固剂造成了故障的出现,并停轮更换3、4股道所有轨枕螺栓。
  当那个闪烁了数小时的红光带终于不再亮起的时候,压在范学波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站前单位负责人说:“范总,厉害呀,还是你说得对。”范学波长出一口气:“没事儿,能把问题解决了就好。”
  范学波用自己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赢得了更多人的信赖与钦佩。同事们都说,只要有范老师在,再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言传身教育新人
  2017年,范学波再次担负起重任,带领员工投入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的施工任务中。
  京张高铁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多方面进行协调沟通,范学波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来找他的供应商在调度室里扑了个空,熟悉范学波的人对供应商说:“您去机房找找,范总应该在那儿。”
  “天窗”时间的通信信号机房灯火通明,范学波看着一个个站在机柜前独当一面做好联调联试工作的员工,心中无比自豪,却又放心不下。
  在机房看到靠在墙上满是疲惫的范学波,供应商好奇地问道:“您还真在这儿啊,这些活儿他们天天干,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些孩子我没什么不放心的。我在这儿,他们心里能更有底,就算是真有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解决,不耽误项目开通。”
  作为项目部的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范学波的压力非常大,不但要与各个方面协调,而且要紧抓施工生产,他紧锁的眉头几乎没有松开过。项目部的员工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像是在家里遇到心情不好的严父一般,越发小心翼翼,唯恐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招来批评。而就是这位让孩子们“怕”的严父,时刻关注着这群青年人的成长。
  京张高铁项目部中,年轻的身影随处可见。范学波深深懂得上级领导在把施工任务交给自己的同时,也把企业的未来和希望交给了自己。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的项目部中,范学波无论是职务还是年龄都是当之无愧的一家之长。为使项目部这批新招收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在京张高铁建设任务中成长,成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骨干和新生力量,范学波对他们的培养无不尽心尽力。
  施工方面的经验只要有人问,他都倾囊相授;操作中的问题只要有人求教,不管多晚多忙他都耐心讲解;日常工作中员工考虑不到的问题,他都试着引导并让他们明白思考的方式。这样的他是大家眼里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如果有员工因粗心而导致工程出现瑕疵,第一次他会耐心地教育,一旦出现第二次,他就会毫不留情地予以训斥,让员工吸取教训,将施工质量与规范牢记在心。
  范学波为人低调、不爱说话,更不爱在各种场合谈论自己的成绩。但如果谈到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每个人他都能说得有条有理如数家珍。个人的专业特长、脾气秉性、缺点不足,他介绍起来是那么亲切,又那么准确。一有机会,范学波就会特地到驻地安排员工的伙食,保障后勤,尽可能让他们吃好。他经常说:“这些孩子为建设京张高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咱们千万不能亏待他们。”
  为了使这些常年离家的员工业余生活丰富一些,他带领大家举办过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各种活动。为了让员工在外同样能过上喜庆的节日,他组织大家一起聚餐、唱歌,让大家享受节日氛围。他像一位可敬的大家长一样呵护着项目部里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心血细心浇灌着企业的未来和希望,使他们逐渐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35年来,不断开工的项目需要他,无数的实践难题考验着他,众多的员工依赖着他。已经57岁的范学波如同一棵松树般常绿常新,始终战斗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怀揣着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激情,带领着一批又一批通号人为推动祖国铁路建设而拼搏。
  人物档案:范学波
  1962年11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铁路信号施工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30多年来,范学波先后独立或参与组织了合武、哈大、哈齐、哈牡及京张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其中,他主持的大秦线两亿吨扩能信号配套工程获2007年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2008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范学波本人于2011年获得火车头奖章。
  采访手记:谦恭为人 谨慎做事
  “择一业,终一生,去哪里就要干好哪里的项目。”从入行之初到现在,30多年来,怀揣这样朴素的想法,范学波用他的青春与汗水、知识与经验,不忘初心、勇挑重担、砥砺前行,在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领域毫无保留地奉献与奋斗,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面对各种表彰与荣誉,范学波始终不骄不躁,对人对事谦恭谨慎、一如当初。
  千年潮未落,扬帆再起航。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中国铁路建设又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范学波怀抱着延续通号辉煌的决心,担负起为通号事业拼搏的使命,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埋头苦干,立志把京张高铁建设成一条智能化的高速铁路,为铁路事业蓬勃发展再立新功。
附件:
回到顶部